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借鉴人和酵母线粒体研究成果,利用家蚕微孢子虫基因组数据和EST数据资源,对家蚕微孢子虫线粒体相关基因进行了鉴定,对一些关键基因进行了克隆,对关键的功能基因进行了共线性和系统进化分析,重点讨论了这些重要基因编码蛋白在微孢子虫中的亚细胞定位及其功能,最后对家蚕微孢子虫线体的功能进行了探讨,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家蚕微孢子虫线粒体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以家蚕微孢子虫全基因组数据为基础,通过与线粒体蛋白库比对和文献分析鉴定线粒体相关基因,对这些基因进行结构预测和功能分析,推测家蚕微孢子虫线粒体相关基因可能的功能,为进一步克隆和表达家蚕微孢子虫线粒体相关基因以及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研究打下基础。通过比对获得了171个线粒体相关基因。这171个基因中没有与氧化磷酸化和电子传递链相关的基因,其中FeScluster装配途径中包含frataxin,nifu,nifs和ferredoxin;抗氧化途径含有Mn-SOD,thioredoxinreductase等,蛋白酶和蛋白质的折叠和定向等基因mtHsp70,Tim22/17和mtTom70等。结果表明,家蚕微孢子虫基因组中含有与某些昆虫类似的线粒体型的ABCtransporter,这些线粒体型ABCtransporter不同的昆虫中基因拷贝数并不相同。家蚕微孢子虫线粒体相关基因的数目比人和酵母少,和已报道的蝗虫微孢子虫接近、比兔脑原虫和隐孢子虫少。家蚕微孢子虫的线粒体相关基因均为细胞核编码的基因,无电子传递和产生ATP的功能。在家蚕微孢子虫基因组中,存在一套铁硫簇相关基因,比较这套线粒体型铁硫簇基因的差异,将为揭示家蚕微孢子虫线粒体相关蛋白的功能提供依据。
基因或是基因组间密码子使用的差异往往反映了碱基组成的偏好性或是自然选择的强度。本研究比较了家蚕微孢子虫和兔脑原虫的核基因组以及家蚕微孢子虫线粒体相关基因在密码子偏好性及其影响因素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家蚕微孢子虫基因组受到弱的自然选择压力,其密码子偏性主要由碱基组成背景造成。相应的,兔脑原虫基因组受到的选择压力大得多,自然选择压力对密码子偏好起主要作用。对家蚕微孢子虫线粒体相关基因密码子偏好性的分析显示,线粒体相关基因与家蚕微孢子虫基因组一样,仅受到很弱的自然选择压力,其密码子偏性主要由碱基组成背景造成,而且大部分线粒体相关基因编码相同氨基酸的密码子偏好是一致的。
为了研究家蚕微孢子虫的系统发生及其进化地位,将家蚕微孢子虫铁硫簇装配系统基因frataxin、nifs和nifu的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中的真菌、原核生物和原生动物等物种的相对应的氨基酸序列进行聚类分析。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家蚕微孢子虫、兔脑孢虫和蝗虫微孢子虫具有相同的进化地位,聚成一类;与典型的具有线粒体的高等真核生物进化关系最为接近,与原生动物次之,而与原核生物最远。这表明微孢子的铁硫簇装配基因与高等真核生物线粒体型的相对应的基因最为相似,预示微孢子可能具有线粒体类似的细胞器及其具有线粒体的部分功能。另外,与原生动物的进化关系次之,这一结果辅证了微孢子虫是真菌的姊妹枝假说。
构建家蚕微孢子虫线粒体相关同源基因的网络图,其中包括FeS簇装配系统、蛋白质的转位与折替系统、磷酸甘油穿梭系统和抗氧化途径等。家蚕微孢子虫线粒体相关基因和兔脑原虫的线粒体相关基因虽然数目差异较大,但其主要的结构功能是相同的。
2、家蚕微孢子虫线粒体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本研究采用原核表达及RT-PCR的方法鉴定了3个家蚕微孢子虫线粒体相关基因frataxin,nifu和ADP/ATPcarrierprotein。frataxin基因大小为306bp,在frataxin-likedomain区存在3个α螺旋和1个β折叠,3个α螺旋的位置分别位于蛋自质的N-端,中间及C端,在二级结构上高度保守,且β折叠的位置也非常保守,推测这些结构在行使蛋白的功能上是必须的。与原核生物相比,微孢子虫的frataxin蛋白缺乏52-65位置的α螺旋;与酵母相比较,缺乏40-45和61-66位置的α螺旋,推测61-66位置的α螺旋与该蛋白在细胞质中的定位有关,而40-45位置的α螺旋与该蛋白在线粒体中的定位有关。没有发现与线粒体定位相关的区段。
nifu序列编码140个氨基酸残基,比兔脑原虫和典型的真核生物和哺乳动物的nifu要短。nifu基因编码的蛋白在其结构域非常保守,但在N端和C端变异很大,与E.cuniculi的蛋白同源性高度相似,有78%的一致性(identity)。nifu和兔脑孢虫的一样,均无任何跨膜结构及信号肽,仅有一个保守结构域Nifu_N存在。没有发现与线粒体定位相关的区段。
ADP/ATPcarrierprotein基因只有674bp,224aa。分子量为20kDa,等电点为9.15,根据SMART软件发现其有3个跨膜区,具有典型的膜蛋白特征。与其它生物的同源基因比较,此基因不完整,缺乏大部分序列信息,与兔脑原虫的ADP/ATPcarrierprotein1同源性最高。推测ADP/ATPcarrierprotein存在于线粒体膜上,扮演着将线粒体合成的ATP运输到细胞质中,将细胞质中ADP运回线粒体的功能。
RT-PCR试验结果表明frataxin,nifu和ADP/ATPcarrierprotein3个基因都具有转录活性,但是表达活性都比较弱。westernblot结果显示,微孢子总蛋白中存在frataxin蛋白,且仅存在frataxin蛋白的一种形式,不存在蛋白的前体。在家蚕微孢子的成熟孢子中能够表达frataxin蛋白,但其表达丰度较低。
3、家蚕微孢子虫线粒体相关基因编码蛋白的定位研究
应用IFA和免疫电镜技术对线粒体相关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特异性和亚细胞定位特点进行研究。MitoTrackeRedCMXRos染色后的家蚕细胞可以看见明显的细胞核区域及圆球状的线粒体,家蚕微孢子虫的孢子大部分出现红色荧光,分区明显,而且DAPI染色的细胞核区域和MitoTrackeRedCMXRos染色区域不相同。
比较抗体标记、MitoTrackerRedCMXRos染色和DAPI染色的位置发现,在家蚕微孢子虫孢子中前两种标记的位置是重叠的,和DAPI标记的细胞核的位置不相同,说明家蚕微孢子虫的孢子中存在线粒体类似细胞器及存在核基因编码的线粒体蛋白,此蛋白的存在预示着微孢子的线粒体类似细胞器是有功能的,但其具体功能尚不清楚。
8种线粒体相关基因的抗体均显示与家蚕微孢子虫孢子结合,与DNA染料DAPI染色的位置不重叠,且与家蚕微孢子虫的宿主(家蚕)细胞无交叉反应。其中frataxin,ferredoxin,tim22/17和ATP/ADPcarrierprotein抗体标记的孢子荧光信号位于孢子的孢原质中,以孢子壁为边界,出现球状的荧光信号,每个孢子中至少有6个球状信号,推测这些荧光信号可能代表着线粒体的残留部分一线体。Nifs和nifu的荧光信号较弱,随机分布在孢原质中,推测这2个蛋白是分布在孢原质中的蛋白。ADP/ATPcarrierprotein和mtTom70则以孢子壁为边界,出现连续的线状荧光信号,推测这2个蛋白可能位于孢子的原生质膜上。
同时,采用免疫胶体金标记的方法对线粒体相关基因Frataxin,nifs,ferredoxin和mtFom704个蛋白进行定位研究。电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家蚕微孢子的内部结构,包括极管,后极泡,细胞核,细胞壁等。胶体金颗粒大多分布在孢原质中,位于孢原质的中间和靠近细胞壁的边缘,在细胞核,细胞壁上没有胶体金颗粒。在家蚕微孢子虫中标记线粒体相关蛋白Frataxin和ferredoxin的胶体金颗粒常常2-4个聚在一起,可能代表着线体的位置。标记nifs的胶体金颗粒分散分布在孢原质中,而mtTom70则分布在孢原质中靠近孢壁的位置,与IFA定位的情况基本一致。
4、家蚕微孢子虫线粒体相关蛋白初步分析
首先,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方法进行了微孢子虫细胞器的分离探索,结果表明:2种方法都不能有效地富集和纯化家蚕微孢子虫的细胞器。
利用免疫共沉淀-质谱方法从家蚕微孢子虫孢质蛋白中分离、富集和鉴定线粒体相关基因多克隆抗体的抗原靶蛋白。发现与frataxin作用的蛋白中鉴定出11个蛋白,其中2个为未知蛋白;与支架蛋白nifu相联系的蛋白有1个未知蛋白,还有一个腺苷酸环化酶;与TIM22/17相联系8个蛋白中有4个未知蛋白和3个假设蛋白;与ATP/ADPcarrierprotein作用的蛋白为一个假设蛋白;与nifs作用的4个蛋白中1个蛋白为未知蛋白,2个蛋白为假设蛋白;有2个蛋白与ferredoxin相联系;3个蛋白与tom70相联系;1个蛋白与adp/atpcarrierprotein相联系。部分蛋白具有信号肽或跨膜区。通过本章的研究,我们获得了线粒体相关基因的关联蛋白,为微孢子线体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此外,免疫沉淀-质谱这一技术路线简单易行,为线粒体相关蛋白的分离筛选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