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袭击了湖北武汉,并随“春运”形成扩散之势。为阻断疫情蔓延,湖北黄冈等乡村地区采取了限制人员流动的居家防疫举措。在乡村,人们高度倚重面对面交流,乡村民众的媒介认知和信息辨别能力相对不足、健康知识薄弱及健康观念滞后,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让信息传播助力乡村防疫,成为一个有价值的研究选择。本研究基于健康传播视域,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等方法,对疫情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袭击了湖北武汉,并随“春运”形成扩散之势。为阻断疫情蔓延,湖北黄冈等乡村地区采取了限制人员流动的居家防疫举措。在乡村,人们高度倚重面对面交流,乡村民众的媒介认知和信息辨别能力相对不足、健康知识薄弱及健康观念滞后,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让信息传播助力乡村防疫,成为一个有价值的研究选择。本研究基于健康传播视域,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等方法,对疫情期间湖北黄冈部分行政村进行实地调查;归纳总结乡村居民对疫情信息的关注程度和需求类型;从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三个方面考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疫情信息在乡村的传播现状;判断和评估乡村居民自身媒介能力变化情况;分析疫情信息尤其是关乎健康的防疫信息在乡村传播中存在的不足;努力探索乡村传播的改进和优化策略。研究发现,第一,主流媒体在乡村区域覆盖面较广,但吸引力较弱。第二,社交媒体是乡村居民获取疫情信息的主要渠道,但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可信度和权威性受损。第三,乡村疫情防控的一些应急宣传手段,形式大于内容,没有很好地发挥教育、规劝和警示作用。第四,大多数乡村居民在经历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后,扩充了对疫情类健康知识的储备,但停留于浅层且模糊的认知阶段;乡村居民的网络运用能力提升较快,但信息搜集能力和流言辨别能力并未同步提高。第五,乡村居民缺乏正确的健康观念,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在乡村健康传播的实践中有缺位。为改善乡村传播现状,提高乡村健康传播水平,主流新闻媒体要加强业务创新,增强吸引力并发挥引领作用;社交媒体要严格把关,提高信息可信度和和内容质量;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要因地制宜,进行特色和本土化宣传;同时,要重视对乡村居民的媒介素养教育,重视健康知识传播和健康观念提升。
其他文献
龟裂纹灰岩在扬子板块上奥陶统宝塔组普遍存在,前人针对龟裂纹的成因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但看似单一结构是否存在灰岩的成分、岩石和岩相类型构成、结构构造、古生物等的时空分分异性还尚待探讨。为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沉积学、古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以上扬子北缘为研究区,以上奥陶统宝塔组为目的层位,在野外露头系统踏勘、实测、薄片镜下鉴定以及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等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开展了上扬子北缘宝塔组岩相
陆源碎屑沉积物由物源区母岩剥蚀后搬运至沉积区,在经历了复杂的成岩演化后,部分沉积物形成了有利于天然气聚集的储集层,因此物源对储层有很强的控制作用。前人对新场地区须二段的物源及储层特征进行了大量研究,却很少研究二者的关系,为此本文从岩心、薄片、测井等基础资料入手,结合铸体薄片鉴定、阴极发光、重矿物分析、物性分析等实验手段,对新场地区须二段物源特征及其与储层的关系进行详细研究,探讨物源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早侏罗世Toarcian大洋缺氧事件(Toarcian Oceanic Anoxic Event,T-OAE)是中生代一次重要的全球碳循环扰动事件,此次事件对海相和陆地生态系统均产生了显著影响,与之相关的古气候和古环境研究成为了地学界的热点。目前T-OAE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特提斯域、北方洋和泛大洋的海相地层,然而在东特提斯域,依然缺乏典型的T-OAE海相剖面,这就意味着东特提斯域在T-OAE时期的
应用深度学习技术设计了一套应用于机械臂末端的智能化可换装机械手,提高了机械臂智能化程度。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图像识别子系统对工件进行识别,构建卷积神经网络对目标工件训练集进行训练,并对工程中实际拍摄的图片进行识别。图像识别子系统通过无线串口模块与控制机械手的单片机通信,根据单片机传来的请求控制摄像头拍摄并将识别结果回传到单片机中。通过训练测试表明,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实现了机械手对不同工
济阳坳陷车西地区是渤海湾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古岩溶储层体系,该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大多形成于不整合面之下,与古岩溶作用密切相关。古岩溶储层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地质作用,发育过程复杂,非均质性强,勘探开发和储层预测难度大。本论文以济阳坳陷车西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芯观察、显微薄片鉴定、地球化学、钻井和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主要完成了古岩溶剖面的建立、古岩溶识别标志的鉴定、总结不同剖面结构的古
白云岩成因和白云岩化作用一直是沉积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储层的天然气勘探是近几年广受关注的领域之一。本文在结合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剖面观测、岩心观察、岩石学研究及全岩与微区等地球化学分析(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碳氧同位素、锶同位素、包裹体测温等方法),系统研究了川西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的白云岩成因。川西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按产状可分为基质白云石和胶结物白云石两类,基质白云石
东昆仑都兰县三通沟北地区中—新元古界万宝沟群沉积岩系中近年来探明沉积型碳酸锰成矿带,是青海地区重要的锰矿找矿新发现,前人未针对该区域内锰矿做过细致的研究。本文系统分析了含锰岩系沉积相及演化特征、锰矿石的显微结构及围岩的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和含锰岩系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初步探讨了锰矿成矿过程中的控制因素及成因机理,并建立了适用于研究区沉积型锰矿的成矿模式。研究区万宝沟群主要沉积一套被动大陆边缘的浅海陆棚
渤中19-6气田的发现,掀起了渤海湾盆地太古界低位潜山勘探的热潮。已有的研究工作揭示了2500 Ma混合花岗岩在多期应力和流体作用下的裂缝-孔隙型储层特征、规模及其强非均质性。但是,有关强非均质性的主控因素一直存在争议,在郯庐断裂的走滑背景下,时空上存在挤压和拉张应力场的差异,这种挤压和拉张应力形成的裂缝、成储能力的评价尚不完善,深部和浅部流体相互作用的机制以及影响的深度不明确,这些科学问题制约了
青海省三通沟北地区通过开展物化探、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以及多金属矿预查普查等一系列工作,表明该地区锰矿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本文依据对该地区中-新元古界万宝沟群含锰岩系野外勘探与实测剖面资料的室内详细研究,通过沉积相分析、矿物岩石特征分析、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地球物理分析等手段,对该地区含锰岩系的沉积特征及电磁性特征进行研究。通过收集区域地质资料,结合野外实测露头剖面与钻井剖面以及室内镜下薄片鉴定,根据其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发育一套罕见的碱湖沉积,活跃的火山活动背景和高p H值湖水性质,导致风城组沉积期形成了泥岩-砂岩-砾岩-碱岩-白云岩-燧石岩-火山岩等复杂岩性组合。其中燧石岩和富硅泥页岩在风城组具有良好的油气显示,但整体研究较为薄弱。本文通过精细岩心观察、微观矿物学研究和主量、微量、稀土元素综合分析,恢复燧石岩时空分布规律、划分出不同产状类型的燧石,探讨硅质主要物质来源,以期揭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