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和现实的人及人的现实生活之间关系的重要视角。日常生活作为独立于非日常生活的空间和人的重要存在环境,为当下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现代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域。重视日常生活环境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生长空间和传播环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增强科学性、合法性与生命力的重要环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的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重要路径,对增进马克思主义在当下中国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日常生活维度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并非表层意识形态宣传的权宜之计,其深层目的在于建立起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现代社会信仰体系,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真正得到人们的理性认知和价值认同。因此,以日常生活为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现代传播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全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理论阐释,理论基础部分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的概念、必要性和意义。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的概念从理论学说、价值理想和政策主张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界定,从理论诉求和现实需要两个角度深入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的必要性。从理论角度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是其日常生活化的现实基础和逻辑必然,马克思主义的大众性是其日常生活化的理论旨归,马克思主义的生活性是其日常生活化的本质体现。从现实角度看,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的分离和相关理论的缺失在客观上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日常生活领域的阐释和引导。同时,系统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对于理论自身和人的现实生活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问题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实践和内容两个角度来进行深入分析,在实践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日常生活渗透的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理论的生活化内涵不足、理论的通俗化表达不够、理论的现实性传播不强及理论的实践性功能不大等四个方面。在内容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还未能实现对日常生活的完全关照,即个体日常生活复杂的存在状况有待及时把握,多元的利益诉求有待正确反映,混乱的价值方向有待有效引导以及缺失的信仰空间有待真实填补。以问题为出发点,从社会与个体两个维度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梳理,从社会维度分析了转型期社会问题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羁绊,从个体维度分析了个体自身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消解等内容。第三部分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建设的策略。策略分为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是加强日常生活维度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即从完整性理论内涵、通俗化表达方式、有效性传播路径及现实性实践功能等方面进行研究;第二是优化转型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生长的社会环境,即优化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第三是促进日常生活中个体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性接受,对此,个体应当自觉扬弃传统日常生活图式、积极培养自身对马克思主义表征的现代精神的价值认同,在此基础上,理性建构现代生活信仰系统。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的本质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