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畸治疗周期一般为1-2年,拔牙矫治时间更长,随着矫治时间的延长,患者发生龋病、牙周病的机率也会随之增大,患者的配合的可能性会逐渐降低。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便开始了对加快正畸牙齿移动,缩短正畸治疗疗程的探索。1982年,日本学者Yamasaki率先在移动牙齿周围局部注射前列腺素,并取得肯定疗效。随后,越来越多的药物逐渐被应用于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研究中,如维生素D,降钙素等。近年来,传统医学的治疗理念正逐渐为世界所接受,传统医药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许多正畸学者将目光转向传统中药,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但由于中药化学成分很繁杂,有效成分定性定量还存在有困难,中药疗效的发挥可能涉及到多个作用靶点。故无论在细胞水平还是动物整体水平上,中药的研究难度都很大。在以往的研究中,往往是对一种中药或者复方制剂在正畸牙齿移动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很难揭示中药促进牙齿移动的具体机制。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中药现代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药有效成分被分离和鉴定,中药有效成分的单体逐渐被应用于实验研究中,使从细胞分子水平研究中药的作用机制成为可能。本研究以大鼠为实验对象,在成功建立大鼠正畸牙齿移动模型的基础上,局部注射不同浓度补肾中药川续断的活性化学成分木通皂苷D(川续断皂苷Ⅵ, Asperosaponin D, ASD),通过组织学、酶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观察大鼠正畸牙齿移动速度、牙周组织改建、牙周组织中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的表达变化,并与前列腺素E2(PGE2)进行对比,试图探索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加快正畸牙齿移动的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大鼠正畸牙齿腭侧黏骨膜下局部注射PGE2以及不同浓度ASD溶液,探讨不同浓度ASD溶液对正畸牙齿移动速度的影响,以及对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ODF表达的影响,并与PGE2对正畸牙齿移动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浓度的ASD溶液在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的作用,推测ASD对正畸牙移动影响的可能机理,为临床正畸局部使用ASD促进正畸牙齿移动,提供可供参考的实验依据。方法:选取48只SPF级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SD1组、ASD2组、PGE2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首先建立大鼠正畸牙齿移动实验模型,ASD1组在上颌第一磨牙近中腭侧黏骨膜下以5mg/kg的比例局部注射ASD溶液;ASD2组在同样部位以10mg/kg的比例局部注射ASD溶液;PGE2组按照25gg/kg的比例局部注射PGE2溶液;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四组动物分别于正畸加力3、7、14、21、28天后,分批处死,分离大鼠上下颌骨,取上颌骨作为标本,测量各期上颌第一磨牙牙齿移动的距离,随后,所有标本制成上颌牙周组织切片,分别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第一磨牙加力过程中牙周组织的改建情况,酶化学染色观察牙周组织中破骨细胞的形态及数量变化,免疫组化检测牙周组织压力侧ODF的表达变化。四组的实验结果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1.四组动物于正畸加力3、7、14、21、28天牙齿移动距离依次递增。在加力第3天,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动物牙齿移动距离均大于对照组,但只有PGE2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与对照组之间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PGE2组相比,ASD1组和ASD2组牙齿移动距离均减小,但只有ASD1组与PGE2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加力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动物牙齿移动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ASD2组和PGE2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SD1组与对照组之间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PGE2组相比,ASD1组和ASD2组牙齿移动距离均减小,但ASD1组与PGE2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加力第14、21、28天,ASD1组、ASD2组和PGE2组牙齿移动距离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SD1组与ASD2组和PGE2组相比牙齿移动距离减小,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段ASD2组和PGE2组之间牙齿移动距离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图3)2.苏木精-伊红(HE)染色显示(见图5-18):各组动物远中张力侧牙周膜随时间增加间隙增宽,牙周组织血管扩张,牙槽骨表面成骨细胞出现,新骨形成;近中压力侧牙周膜间隙缩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牙周组织出现透明样变,牙槽骨呈蚕食状的吸收陷窝,可见多核细胞的聚集。多核破骨细胞的数目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呈上升趋势,到第21天多核破骨细胞的数目达到高峰,随后,多核破骨细胞的数目逐渐减少(见表3、图4)3.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显示(见图19-23):压力侧牙周膜中TRAP阳性细胞的数目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多,到第21天破骨细胞的数目达到高峰,随后破骨细胞的数目开始下降,这与HE染色的结果保持一致(见图4)。在加力第3天,各组动物之间多核破骨细胞数目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加力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动物多核破骨细胞数目均增加。ASD2组和PGE2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SD1组与对照组之间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PGE2组相比,ASD1组和ASD2组多核破骨细胞数目均减少,但只有ASD1组与PGE2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加力第14、21天,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动物多核破骨细胞数目均显著性增加(P<0.05);与PGE2组相比,ASD1组和ASD2组多核破骨细胞数目均减小,但ASD1组与PGE2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加力第28天,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动物多核破骨细胞数目均显著性增加(P<0.05);与PGE2组相比,ASD2组多核破骨细胞数目增加,但二者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SD1组多核破骨细胞数目减小,且与PGE2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见图24-29):在牙槽骨压力侧出现ODF的表达,且ODF的表达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到第21天ODF的表达量达到高峰,随后ODF的表达量逐渐降低。这与HE染色以及TRAP染色的结果保持一致。结论:1.局部注射ASD可有效提高大鼠正畸牙齿移动速度,增加了牙齿移动距离。2.ASD可减少压力侧牙周组织透明样变的形成,增加了牙周组织破骨细胞的数量,加快骨改建速度。3.ASD能增强牙周组织中ODF的表达,从而加快了正畸牙齿移动。4.ASD以1Omg/kg的比例局部注射可以有效的促进正畸牙齿移动,其作用与PGE2促进正畸牙齿移动的效果相似,而ASD以5mg/kg的比例局部注射促进牙齿移动的效果不如PGE2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