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性的撕裂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aorong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2月26日,日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参拜了象征着军国主义的靖国神社,随后日本雅虎网站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民意调查,结果却有76.3%的民众赞同首相的这种做法。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并不鲜有,1951年自吉田茂起,一共有13位在任首相进行过参拜,但如今民众的支持率与小泉时期相比竟高出了近30%,并且反对参拜的民众多是表示参拜会影响日本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有着坚固的社会基础。本文着眼于日本民众对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态度,在厘清靖国神社问题及该问题所反映出的日本政治文化的社会逻辑的基础上,从日本现代政治文化中发掘传统文化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从而探究这其中的原由。本文着重探讨了靖国神社问题的社会逻辑及这个逻辑所反映出的日本政治文化。自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很快就跟上欧洲的步伐开始建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至二战结束后日本在以美国为主的盟军治理下,政治照搬西方民主模式,成为现代意义上的西式民主国家。“和平主义”一直是日本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日本整个国家从上到下对靖国神社及类似历史认识问题的态度似乎都和热爱和平无甚关联。要弄清这个问题就需要判别日本政治文化中的双重性,传统与现代的政治观念都在影响着日本政治的走向及群众基础,一方面是长久以来日本政治文化中以天皇为核心的思想价值体系;另一方面则是日本在学习西方的政治文化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具有西方民主模式的政治形式。这种传统与现代的撕裂使日本在国际上保持着民主、现代化的国家形象,但在国内却有80%左右的国民支持首相的违宪行为,认为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妥当。当然,这种撕裂的状态也并不是偶然的,以老牌欧洲民主国家英国为例,其现代政治制度的确立经历了近三百年的时间,而日本仅从明治维新1868年到二十世纪上半叶的短短几十年间,日本就由农业文明快速转变为工业文明,而战后更是在美国的主导下眨眼间成为新兴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国家,可以说日本现行的政治制度中,没有任何一部分是内生的,都是从外部拿来的。当西式的政治外壳遇到日式的传统思想之后,政治文化上的撕裂便不可避免,随之而来的便是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本文第一章主要探讨靖国神社的历史发展脉络及靖国神社问题的实质,指出靖国神社问题属于日本历史认识问题,是日本国家神道、军国主义的象征,而不是单纯的日本历史文化事宜。第二章中指出靖国神社问题作为日本历史认识问题之一,其背后有着日本政治文化的社会逻辑,民众对该问题的态度才是关键。第三章分别从天皇文化、派阀政治及大和民族的特点三个方面来阐述日本现代政治文化中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从而揭示出日本政治文化中现代与传统的撕裂是日本历史认识问题不能妥善解决的关键所在。最后一部分以总结的形式指明这种政治文化的撕裂从何而来,由此希望能为中国相关事宜发言人提供一点新的思路,服务于解决由日本历史认识问题产生的国家间矛盾与冲突。
其他文献
新媒体时代,自媒体的出现和发展给品牌传播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黑龙江中华老字号紧跟时代的步伐,摒弃守旧思想,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品牌的营销传播。以品牌学和传播学的
本文通过对山东岱庙的实地考察与资料查询,对其布局、建筑特点进行了介绍,并结合土木专业知识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风力发电已成为各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向。随着风电比重的日益增加,风电对电网的影响日益严
当今教育,信息技术正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步深入到各学科领域,深入课堂教学改革中。它追求的是教育、教学的高效率和教学效益的最优化。作为教师,为适应现代教育形式的变革,必
审读是出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最能体现一位编辑的专业水平,它要求编辑不仅要具有充足的敏感度和创造性,还应该掌握科技发展的新动态。对书稿进行审读,不仅可以帮助编
近几年来,国内外地震频发,地震损失惨重。我国的抗震形式亦十分严峻,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造成了非常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举世震惊。桥梁工程,作为震区交通线的枢
作为一种随机振动方式,地震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是难以把握的。因此,要对建筑物遇到地震的参数与特性进行准确的预测是很困难的。但就目前的结构计算软件来说,其模型设定因为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通行的管理模式,处于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核心地位。传统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设立是以销售、利润、成本和现金流等传统指标为向导,使得企业在制定全面预算目
福建土楼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土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由于年代久远、公众保护意识不强、保护管理相对滞后等,部分土楼及其木质构件已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损坏,对其进行
本文对音乐内心听觉的定义,成因及特征,在声乐艺术实践中的作用及培养方法以及具体运用进行阐述。提出了在声乐艺术实践中,要重视和发展音乐内心听觉,运用音乐内心听觉,使歌唱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