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凯恩斯提出的“充分就业”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甚至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广泛关注的热点。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逐年递增,2014年山东高校毕业生达49.95万人,预计2015年将突破50万。考虑往年累压的未就业毕业生,同时受经济下行等因素的影响,就业难度更加大于往年。高校毕业生作为一个重要群体,其就业问题受到广泛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仅关乎广大青年群体的生存,关乎社会人力资源的配置,更是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课题。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承载着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等诸多问题,如何让现有人力资源得以有效配置,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做了更加细致的部署安排。随着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通过形势分析,为政府引导基层就业、发掘就业渠道等制定科学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平衡,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数量、质量“双提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结合近年来山东高校毕业生及就业情况,尤其是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最新数据作为样本,分析就业形势和就业情况等,调查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和满意度情况,挖掘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分析探索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汇总当下高校毕业生自身、教育部门、用人单位等社会各界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力举措。最后在工作搜寻理论、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就业力理论等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指导下,结合当前高校毕业生群体特征和政府职能定位,站在政府的角度,讨论如何从加强宏观管理、拓宽就业渠道、提供就业服务、强化就业帮扶等方面发挥服务型政府应有的作用,以探究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的新路径。本文重点在于通过政府作为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数量、质量“双提升”。政府应充分发挥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四大职能。在管理方面,加强经济的宏观调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规范引导人力资源市场,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相对公平的就业环境;在服务方面,加强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人才供求双方对接,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在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适合的岗位,尽量避免摩擦性失业;政策方面,一是制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创造就业岗位,二是对人才流动进行宏观引导,促进人才向基层流动,拓宽就业渠道,三是注重对困难群体的帮扶,做好政府的基本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