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攻击行为对个人生命安全及社会的和谐造成严重的危害。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我们对攻击行为越来越关注,攻击行为被广泛的研究。本研究选择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个人防御方式及其相关因素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从而为改善父母养育方式,培养成年人健全人格提供理论依据,为减少社会危害行为的发生,创建和谐社会提供帮助。方法:对山东省财经大学新入校的大学生按照整群抽样原则抽取人数350人,采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自身防御量表及BIS-Ⅱ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将上述问卷在课堂上发给学生不记名填写,完成后在教师的协助下统一收回。将调查数据核查检错后输入计算机,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1.农村和城市出生的大学生在冲动量表各维度及冲动量表总分数上无明显差异。男生与女生在冲动量表各维度及冲动量表总分数上无明显差异。2.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父母抚养长大与单亲家庭抚养长大的大学生在冲动量表各维度上有所差异,家庭经济情况不同和家庭关系状况不同的大学生在冲动量表各维度上有所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父母教养方式量表中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注意力冲动性因子、运动冲动性因子、无计划冲动性因子及冲动量表总分呈负相关(-0.5<r<-0.3,P<0.01)。父母的严厉惩罚、父母的拒绝否认与注意力冲动性因子、运动冲动性因子、无计划冲动性因子及冲动量表总分呈正相关(0.2<r<0.5,P<0.01)。父亲与母亲偏爱因子与运动冲动性因子呈正相关(0.2<r<0.3,P<0.01)。父亲过分保护与无计划冲动性因子分数呈正相关(r=0.32,P<0.01)。其余各维度相关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防御方式量表中交往倾向、隔离、投射、被动攻击、抱怨、潜意呈现、分裂、退缩、反作用形成、回避与冲动量表中注意力冲动性因子、运动冲动性因子、无计划冲动性因子及冲动量表总分呈正相关(0.3<r0.7,P<0.01)。否认防御机制与注意力冲动性因子、运动冲动性因子及冲动量表总分呈正相关性(0.2<r<0.4,P<0.01)。幻想防御机制与运动冲动性因子、无计划冲动性因子和冲动量表总分呈正相关性(0.3<r<0.4,P<0.01)。升华防御机制与注意力冲动性因子、运动冲动性因子及冲动量表总分呈负相关性(-0.2<r<-0.1,P<0.01)。幽默防御机制与注意力冲动性因子呈负相关性(1-=-0.207,P<0.01),与运动冲动性因子和冲动量表总分呈正相关性(0.3<r<0.4,P<0.01)。制止防御因子与运动冲动性因子与冲动量表总分数呈正相关性(0.1<r<0-3,P<0.01)。其余各维度相关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5.对注意力冲动性因子影响的因素依次为投射因子、被动攻击因子和回避因子。其中投射因子和被动攻击因子可以使注意力冲动性增强,回避因子可以使注意力冲动性减弱。对运动冲动性因子影响依次是被动攻击因子、潜意呈现因子、母亲温暖理解、父亲惩罚严厉因子和退缩因子。其中被动攻击因子、潜意呈现因子、父亲惩罚严厉因子和退缩因子可以使运动冲动性增强,而母亲温暖理解可以使运动冲动性减弱。对无计划冲动性因子影响依次是退缩因子、父亲温暖理解因子和母亲拒绝否认因子。其中退缩因子和母亲拒绝否认因子可以使无计划冲动性增强,父亲温暖理解因子可以使无计划冲动性减弱。对总体冲动性影响依次是投射因子、潜意显现因子、母亲温暖理解因子、父亲惩罚严厉因子、退缩因子、被动攻击因子和反作用形成因子。其中投射因子、潜意显现因子、父亲惩罚严厉因子、退缩因子、被动攻击因子可以使冲动性增强,母亲温暖理解和反作用形成可以使冲动性减弱。结论:1、居住地和性别不同对大学生冲动攻击行为没有影响。2、家庭关系不同、家庭经济情况不同、是否为独生子女对大学生冲动攻击行为有很大影响。3、大学生不同的防御方式特点与大学生冲动攻击行为有相关性。4、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不同与大学生冲动攻击行为有相关性。5、对冲动性影响依次是投射因子、潜意显现因子、母亲温暖理解因子、父亲惩罚严厉因子、退缩因子、被动攻击因了和反作用形成因子,投射因子、潜意显现因子、父亲惩罚严厉因子、退缩因子、被动攻击因子可以使冲动性增强,母亲温暖理解和反作用形成可以使冲动性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