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西岩溶地区湿地公园规划的研究——以广西岩滩湿地公园为例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841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公园有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净化水质、保护与培育生物多样性等显著功能。本文以广西岩滩湿地公园规划建设为例,运用湿地景观学、恢复生态学、生态规划等理论,探讨南亚热带岩溶地区湿地公园规划理念方法。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在综述湿地公园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研究国内外湿地公园优秀案例,提出“和谐发展”的规划理念,并归纳湿地公园的构成要素。   2.分析研究区域历史文化、多样性及生态环境等现状,应用生态敏感性理论,通过K-means聚类分析法,评价生态敏感性,并结合GIS空间分析土地利用方向。具体是利用K-means聚类分析法将结果分成五类。计算得出研究区非敏感区域面积约为2667.4hm2,占总面积的16.66%,为可利用区域;高感敏区(包含中低高、极高敏感区)面积为13346.79hm2,占总面积的83.34%。可见湿地公园规划可开发建设用地控制在16.66%以内,而其余83.34%则属于应保护区域。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在高程、坡度、水域、植被、土层厚、郁闭度等因素综合影响下的研究区建设用地扩展的适宜程度得到体现。高敏感区域的分布相对较为集中,非敏感区与中敏感区分布项目区四周,较为零散,低高敏感区相间分布。   通过生态适宜性理论分析非敏感区的土地利用适宜度,从而更好的划分建设区域。选定道路、人口、用地等因子,分别分级赋值与确定权重,最终计算出综合生态适宜度。将非敏感区分为9个适宜类型单元,其中①②③为不适宜区(保护区),④⑤⑥为中等适宜区(提高区),⑦⑧⑨为适宜区(利用区)。从建设用地适宜性的角度可以把研究区域按照以上结果划分,并提出相应的用地发展。   3.根据生态敏感性等级和非敏感区的生态适宜性等级的依据来划分湿地公园的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提出“一带一廊三区”的分区规划。以广西岩滩湿地公园规划为例并详细分析各类专项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培育的规划、保护与检测的规划、生态旅游规划和基础设施规划等。   4.就该规划进行效益分析评价,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就该湿地公园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最后,总结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其他文献
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L.),千屈菜科[Lythraceae]紫薇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是我国夏季非常重要的观花木本植物,因其具有花期长、花色艳丽、抗性强等优点,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在全球变暖,生态环境危机加剧的今天,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社会应对气候安全问题的主要战略手段。通过构建低碳城市可以有效缓解环境压力,改善并优化人们的居住空间,而城市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