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活性污泥法的经济性和较高效的去除有机污染物的特点,在大型污水处理厂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污染物也在增长,带动我国对碳、氮、磷的去除要求升高,A2/O工艺能同时达到对这三种污染物去除,这种工艺成为主流。但是由于北方冬季气温较低,频繁发生丝状菌污泥膨胀,严重影响污水处理效率,并且控制困难。研究丝状菌的生理特征和动态变化,为污水厂能稳定、高效的运行,和预测、控制污泥膨胀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是以实际大型污水厂进水中不同碳源组分对丝状菌种群结构的影响,和实验室条件下油酸对丝状菌种群结构及微丝菌(Microthix parvicella,简称M.parvicella)的影响为研究内容。采用GC-FID气相色谱仪定量分析污水中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简称VFA)和长链脂肪酸(Long chain fatty acid,简称LCFA)的浓度变化,对于丝状菌的鉴定技术采用的是相差观察和革兰氏、奈瑟氏染色条件下观察,再运用分子生物技术实时定量PCR的方法确定M.parvicella含量的变化。得到了以下结果:(1)虽然M.parvicella不能吸收和利用VFA,但实际污水厂的进水中VFA与其它丝状菌丰度变化趋势相同。(2)通过检测实际污水厂进水中LCFA,发现在冬季其浓度呈上升趋势与M.parvicella的数量变化趋势相同,表明LCFA对M.parvicella有一定的影响。(3)Q厂及X厂活性污泥中丝状菌种群结构相差并不显著,主要丝状菌均为Type 0041、Type0092、Nostocoida limicolaⅡ(简称N.limicolaⅡ)、M.parvicella和Type 021N,但优势丝状菌动态变化相差较大,主要表现为Q厂冬夏两季的优势丝状菌均为Type 0041,而X厂夏季为Type 0041但冬季为M.parvicella。表明同一地区,相同工艺参数和运行条件下,活性污泥中丝状菌种群结构大体一致,不同点在于优势菌群的种类上,表明进水水质是对丝状菌种群结构影响最大的潜在因素。(4)在含有0%的油酸状况下M.parvicella的含量最少从2.94E-04 copies/ng降到6.17E-05 copies/ng;在含有5%的油酸培养条件下M.parvicella含量从2.6325E-04copies/ng降到8.4389E-05copies/ng;在含有20%的油酸培养条件下M.parvicella含量从9.40E-04 copies/ng降到1.62E-04 copies/ng。在加入油酸的实验组中发现M.parvicella的含量降低速度较慢,尤其在油酸浓度较高的条件下,M.parvicella的减缓速度最慢,证明M.parvicella对油酸这种碳源具有依赖作用和高浓度下其利用程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