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是一家科技上市公司的灵魂,随着全球竞争越来越激烈,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技术的重要性,只要掌握这一行业的核心技术,就能在市场上占有更多的份额。某个企业获得技术的途径有三种形式:一是技术引进,直接从发达国家将技术拿过来用,但别人不会把核心技术传给你,所以这种形式获得的技术不是最先进的;二是模仿创新,指企业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方法,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创新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改进的做法。但这种创新的缺点是处于被动性,所以这种形式获得的技术也不是最先进的;三是自主创新,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通过自主创新,企业能获得最先进的技术。自主创新的源泉是研发投入,一个项目的研发投入,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周期也很长。企业获得资金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内源融资,是指企业不断将自己的储蓄(主要包括留存盈利、折旧和定额负债)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二是外源融资,外源融资分方式包括:银行贷款、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等。一个上市公司通过何种方式进行融资会对研发投入产生影响,影响的程度也不同。那么上市公司为了进行研发投入,应该怎样进行融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于上市公司进行研发投入,甚至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以从事研发活动较强的生物制药业上市公司为例,以2009—-2013年我国A股沪、深两市生物制药业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面板数据模型,从企业债权融资结构的三个方面,即负债总体水平、债务期限和债务来源入手,实证检验其各自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的影响作用。本文共分六章,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为总论,阐明文章的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述评,介绍文章的研究内容及研究的重点、难点,说明研究思路与框架。介绍使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为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首先分别界定债权融资、研发投入、技术创新的概念,然后回顾相关理论,分析债权融资结构对企业研发的作用机制。第三章为债权融资结构对研发投入影响机制的理论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债权融资通过负债总体水平、债务期限以及债务来源来影响研发的机制,为实证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第四章为债权融资结构与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债权融资发展历程与现状,以及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现状进行初步分析。第五章为债权融资结构对生物制药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影响的实证分析。利用2009—2013年的数据,对计量模型进行回归,深入探讨债权融资结构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机制,得出量化结果。第六章为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基于前面的理论与实证分析,总结得出的结论,并做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1)我国生物科技上市公司反映债权融资结构的相关指标,资产负债率与研发投入强度呈显著负相关。(2)债务期限结构中,短期负债率和长期负债率与企业研发投入都呈显性负相关。长期负债率与短期负债率相比,长期负债率对科研投入强度的影响作用较大。(3)债务来源中,商业信用比率和银行借款比率与科研投入强度之间都呈显性负相关,相对于商业信用,银行借款对科研投入强度影响较大。最后,本文根据实证分析结果,为我国生物制药业上市公司的更好的发挥债务融资结构的作用,进而提高其研发投入水平,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政策建议,即:(1)加强内部融资。(2)拓展短期债务融资渠道,提升企业的短期融资能力。(3)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培育商业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