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屯堡文化是明朝外来文化与贵州高原山地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黔中历史文化的精粹,内涵丰富。屯堡文化中最具特征的是历史悠久、独具特点的地戏表演,它是屯堡村寨自行组织表演的一种集体娱乐活动。演员都为屯堡村民,按照地戏唱本演绎,表演古代战争故事。地戏是中国古代军旅祭祀的遗韵,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此过程中,要求农村建设突出乡村、地域和民族特色,同时也要保护和发展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选择了贵州省安顺市一带的屯堡地戏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文化社会学理论,借鉴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文化遗产经济学等方法,从文化遗产的角度看待新农村建设下地戏的生存情况。本文通过笔者的田野调查,研究屯堡地戏构建的意识形态,使屯堡地戏的重新定位符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力求对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塑提供有益参考。本文除绪论、结语外,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屯堡地戏的起源和历史背景,揭示了地戏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研究了屯堡地戏表演的形态和特点,展现了地戏艺术魅力。通过分析,对屯堡地戏所展现的精神世界有了进一步的认知。第二部分对屯堡地戏的文化变迁进行理论探讨,分析其变迁的内部和外部原因,阐释现代社会屯堡地戏发展的趋势问题。详细记载笔者在詹家屯、蔡官屯的田野调查,对屯堡地戏的现状进行了描述,也为后文的撰写提供了必要而真实的素材。第三部分的前一部分分析了地戏在屯堡社区所建立起来的文化记忆和公共空间构建。说明了在地戏生成和发展中,其意识形态来源于传统国家,在屯堡人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研究和思考在新农村建设下意识形态的树立有一定价值。后一部分综合了前文所述的研究,分析了国家与民间社会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联系新农村建设的内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方面,对屯堡地戏进行了重新定位。同时,本文在结论部分表示支持屯堡地戏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新,对今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出台寄予希望,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提出建议,旨在弘扬优秀的农村传统文化,达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