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雪径流是东北地区重要淡水资源,对水资源规划及利用具有重要影响,温度及辐射变化对春季融雪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有关东北地区积雪和气候变化对于融雪径流影响研究较少,且不够系统详尽。本文以松花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对1979-2015年流域内积雪、气象、径流等要素进行系统研究。论文主要关注积雪时空变化和区域气温、辐射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趋势,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融雪期温度及辐射变化对融雪径流宏观过程的影响。对被动微波遥感积雪数据进行研究,表明松花江流域在近37年中,积雪年际间变化较大,积雪深度整体呈上升趋势。积雪日数介于176d-230d,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集中在当年11月至次年3月,季节性稳定积雪区占全流域面积81.31%。积雪日数与积雪深度在年际变化上呈相反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基本一致,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流域北部的嫩江上游,其次是东部的松花江(三岔河口以下)和第二松花江流域区,西南部的嫩江下游地区数值偏低;研究期内流域平均气温总体呈增温趋势,各地自20世纪80年代末增温明显,进入21世纪后均有所回落,其中冬季降温最为显著。年平均气温在1989年发生增温性突变,春、秋季主要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夏季主要发生在90年代中后期,冬季主要发生在21世纪初期。各地气温变化速率空间差异较大,其中小二沟、哈尔滨、敦化、松江等地升温速率较大,富锦、佳木斯、泰来及第二松花江流域西南部地区偏低。松花江流域多年平均日辐射总量为13.42MJ/m~2,整体呈不显著增加趋势。除松花江干流流域呈下降趋势,其余两个子流域为上升变化,但均不显著。子流域中嫩江流域日辐射总量最大,其次是第二松花江流域,松花江干流流域最小。日辐射总量年内呈规律上升-下降变化,6月最大,12月最小。辐射空间上表现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分布情况。各站平均日辐射总量排序:索伦>富裕>长春>延吉>哈尔滨>黑河>佳木斯;1979-2010年松花江流域年径流量及春季融雪径流量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融雪径流量在年径流总量中占比呈增加趋势,干流占比大于支流。各地区占比顺序为:佳木斯站>哈尔滨站>江桥站。融雪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均提前,融雪结束时间提前14.59d,融雪持续时间显著减少,研究期内共缩短11.4d。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融雪期内,辐射与融雪径流关联程度大于气温关联程度,当气温与辐射变化1%时,可分别引起融雪径流量变化0.23%和0.57%。本文创新性的分析了松花江流域气温及辐射变化对于融雪径流的影响,探究积雪—气象要素—融雪径流间的相互关系,为充分了解松花江流域气候变化及春季径流特点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