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世界上造成残疾和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基础病理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该病一般都经历多年的发展过程,常见于中年人,出现明显症状时通常已进入该疾病的后期。动脉粥样硬化是多因素参与、多环节相互作用的慢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众多危险因子损伤血管内皮而引起的一系列炎症反应。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不仅仅是AS形成之前的早期表现,在AS形成的发展过程中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作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RAAS)的重要组成部分,醛固酮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有研究结果显示醛固酮在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患者血浆中均有浓度升高;在体外和动物实验中证实醛固酮可以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面积;血浆中醛固酮浓度增加和内皮细胞功能损伤相关;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动物模型中,醛固酮可以导致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凋亡,并且这一作用是独立于血压增高。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醛固酮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但是其中的具体作用和相关分子机制,目前还没有文献报道。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1(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1)是具有催化多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基(PAR)转移活性的蛋白酶,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由PARP1参与的聚ADP核糖化是真核细胞中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重要方式之一。PARP1在DNA修复和细胞凋亡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推测醛固酮通过激活PARP1促进细胞凋亡来实现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目的:观察醛固酮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内PARP1活力的影响,检测对细胞内PARP1活力的抑制能否阻断醛固酮导致的细胞凋亡,探讨醛固酮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1.在培养血管内皮细胞时用不同浓度的醛固酮处理相同时间,或者用相同浓度的醛固酮处理不同时间,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以及PARP1的活力。2.用醛固酮处理细胞的同时加入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以及PARP1的活力。3.用醛固酮处理细胞的同时加入PARP1的抑制剂,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1.随着处理细胞所用醛固酮的浓度增加或者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减缓,凋亡数目增加同时PARP1的活力升高。2.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够阻断醛固酮处理造成的细胞增殖减缓,凋亡增加以及PARP1活力的上升。3. PARP1的抑制剂能够阻断醛固酮处理造成的细胞增殖减缓和凋亡增加。结论:1.醛固酮的确能够减缓细胞增殖速度并导致细胞凋亡增加,同时增强PARP1的活力。2.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够阻断醛固酮减缓细胞增殖速度并导致细胞凋亡增加,同时增强PARP1的活力的作用,醛固酮对细胞的影响是通过醛固酮受体传递到细胞内的。3.使用PARP1的抑制剂抑制PARP1的活力之后,醛固酮处理不再具有减缓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的能力。通过本研究,结论是醛固酮通过醛固酮受体激活PARP1活力,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PARP1可能成为治疗由高醛固酮导致的血管疾病的靶标,为醛固酮相关的血管疾病治疗提出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