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稳定的第二代超声造影剂的研制和低机械指数非线性成像技术的出现,超声造影(CEUS)评价肿瘤内微小血管和组织的灌注过程成为可能。由于肝细胞癌(HCC)形成过程中血供变化具有典型的特征,近年来已经成为研究热点。HCC形成多数是在肝硬化结节基础上发展而来,经过大再生结节,不典型增生结节、小肝细胞癌(SHCC)和HCC。在此过程中多数研究表明肝硬化再生结节与正常肝组织门静脉供血比例相似,向HCC转变时,门静脉供血逐渐减少而肝动脉供血逐渐增多。超声造影的增强模式及造影参数可以反映不同分化程度的肝细胞癌内部血流灌注特点的变化。由于不同分化程度的肝细胞癌的病理组织学类型不同,而且超声造影的特点也存在差异。本次研究探讨肝细胞癌不同组织学类型间超声造影定量血流灌注参数的差异。
材料与方法:
一、造影病例选择及分组
本研究选择术后病理证实HCC患者36例,收集完整的临床资料。入选标准:年龄75岁以下;CT或常规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发现明确肝脏局限性占位病变;无心肺功能衰竭等病史。记录患者情况: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相关化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术中所见。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后病理或临床诊断证实。全部检查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依据WHO病理组织学分型分组为小梁状型组、假腺样型组、实性型组、硬化型组。
二、超声造影定量血流灌注参数的获取
采用GE公司logiq9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4C造影探头,探头中心频率3.5MHz。具备脉冲减影谐波成像技术和声学定量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软件。检查条件深度、增益、时间增益曲线(TGC)等在造影过程中保持不变,机械指数调定为0.11-0.15。采用Bracco公司超声造影剂SonoVue,造影微泡为磷脂包裹的六氟化硫(SF6)。使用前用生理盐水5ml配制成六氟化硫微泡悬浮液。二维超声常规检查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数目及回声特征,使用彩色多普勒显示其血流分布特征,收集造影前初步诊断资料。造影切面以病灶显示完全,受呼吸运动影响较小时为最佳。切入造影状态,肘前正中静脉快速团注SonoVue2.4ml,分析造影增强模式。同时开启计时器并动态录像5分钟,应用造影软件绘制时间-强度曲线。
三、观察指标
由两名医生共同分析HCC影表现,包括图像增强及减退模式,同时将感兴趣区(ROI)分别放置于肝癌病灶区,及病灶旁肝实质区。经过声学定量软件生成时间-强度曲线,记录曲线的增强时间(ET)(峰值时间-始增时间)、相对峰值强度(REI)(单位dB,病灶峰值强度-同等深度正常肝脏强度)、峰值降半时间(1/2PT)、下降斜率(FS)。
四、统计学分析
将所得数据用均值±标准差表示,采取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用SPSS17.0软件处理。
结果:36例造影病例动脉相均呈现均匀或不均匀高增强,小梁状型38.9%(14例)门静脉相或延迟相缓慢退出;假腺样型25%(9例)门静脉相快速退出;实性型30.6%(11例)门静脉相快速退出,硬化型5.5%(2例)门静脉相快速退出。小梁状型峰值降半时间、下降斜率与假腺样型及实性型具有显著差异。
结论:HCC不同组织学结构类型间超声造影曲线参数存在差异;在HCC的分化程度及组织学类型判断中,超声造影曲线参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