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血浆t-PA酶活性的影响。2.比较不同牙周状态下GCF中t-PA及PAI的活性。 3.比较慢性牙龈炎、牙周炎治疗前后GCF中t-PA及PAI活性。4.研究牙周炎维护期中GCF中t-PA及PAI活性与牙周炎活动期发生的关系。方法:1. 检测三种不同的滤纸条(Whatman#1、Periopaper、国产滤纸)对血浆中t-PA酶活性的洗脱率及研究收集了血浆样本的Periopaper滤纸条在二种不同处理方法(洗脱、非洗脱)、不同温度(–20℃、–80℃)、不同时间(1W、2W、4W、12W)t-PA酶活性的保持情况。2. 临床上选择牙周健康(n=40)、慢性龈炎(n=44)及慢性牙周炎(n=68)患牙三组,在治疗前收集龈沟液并记录临床指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t-PA及PAI的活性。3. 临床上选择慢性龈炎(n=28)及慢性牙周炎(n=52)患牙二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收集龈沟液并记录临床指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t-PA及PAI的活性。4. 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一月,对全口牙进行检查并记录牙周情况,三个月后再次进行复查,筛选出活动期牙位,测定活动期牙位龈沟液中t-PA及PAI的活性,并和邻近非活动期牙位进行比较。结果:1. 三种滤纸条中,Periopaper对t-PA活性的洗脱率最高,Whatman#1次之,国产滤纸最差;在未洗脱状态下,–20℃和–80℃保存12周,t-PA活性几乎不受影响,而洗脱状态对t-PA活性影响较大。2. 健康牙龈、慢性龈炎、慢性牙周炎三组中t-PA互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AI活性则慢性龈炎组、慢性牙周炎组与牙周健康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慢性龈炎组与慢性牙周炎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PAI与临床指标BI(r=0.77 ,P<0.01), PI(r=0.67, P<0.01) 有较好的相关性;t-PA活性则仅与 BI之间有相关性,但相关系数均较小(r=0.19, P<0.05)。3. t-PA活性在牙龈炎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在牙周炎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AI活性在牙龈炎组及牙周<WP=4>炎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AI/t-PA比值在牙周炎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牙龈炎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4. 牙周炎活动性的估计年发生率约在8.61%;最常发生牙周炎活动性破坏的是上颌磨牙;牙周炎活动性多见于邻面。非活动性位点与活动性点之间t-PA及PAI的活性、PAI/t-PA比值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1. Perio- paper是理想的收集t-PA活性的滤纸条,未经洗脱并在–80℃状态下保存时t-PA活性能稳定保持三个月。 2. PAI活性可能抑制了t-PA的活性,提示PAI活性可作为判断牙龈炎症程度较为客观的指标,t-PA活性在判断牙周炎活动期的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 3. PAI可作为判断炎症程度的较为客观的指标;牙周炎组中治疗后PAI/t-PA显著降低的部位可能预示较差的预后。 4. 现有的牙周炎活动性诊断标准具有局限性,本研究尚不能确定t-PA及PAI活性与牙周炎活动性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