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因生活方式而导致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最为常见,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及生命危害。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加重,针对我国特有国情,探索性研究膳食与中老年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关系、探索体力活动对中老年人群CIMT的影响。进一步探索膳食营养及体力活动对血管内膜功能、延缓血管衰老的保护作用,积极预防心脑血管慢性病的发生与发展。方法: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及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国际体力活动量表短版》进行问卷设计,研究人群选自2016年6月1日起至2016年12月31日,在广州市南方医院健康管理科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经专业培训的健康管理师咨询并详细记录填写问卷,结合颈动脉彩超结果,客观反映CIMT异常的情况。本研究中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确定的研究人群总数为1264人,年龄为48.16±7.87岁,其中男性732人(57.9%);女性532人(42.1%);根据颈动脉彩色超声结果中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情况,将人群分为三组:未见明显异常组405人(32%);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571人(45.2%);颈动脉斑块形成组288人(22.8%)。肥胖、吸烟史、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是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均已作为排除标准,将以上存在异常的人群不纳入研究对象中。本研究所采用的是横断面研究方法,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等,多因素分析采用等级变量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研究不同膳食成分、体力活动及其他生活方式对CIMT的影响。结果:等级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活方式中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因素包括:男女性之间,年龄、职业类别、文化程度及年收入在不同性别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婚姻状况在不同性别中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63)(见表1)。关于职业类别,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及专业技术人员中男性占比例大。文化程度越高、年收入越高,男性所占比例越高。身高、体重、BMI、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腰围、臀围、腰臀比、空腹血糖、尿酸、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脂蛋白胆固醇、饮酒量在不同性别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胆固醇在不同性别中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2)。总体研究人群,膳食中各项指标未达标的情况,食用油摄入量(β=0.515,P<0.001)、糖类摄入量(β=0.784,P<0.001)、饮水量(β=0.646,P<0.001)、鱼类的摄入量(β=0.247,P=0.023)、液态奶(β=0.380,P=0.038)、反式脂肪酸(β=0.344,P=0.013)。男性研究人群,膳食中各项指标未达标的情况,分析得出如下有统计学差异的结果:糖类摄入量(β=0.702,P<0.001)、饮水量(β=0.367,P=0.022。女性研究人群,膳食中各项指标未达标的情况,分析得出如下有统计学差异的结果:食用油摄入量(β=0.844,P<0.001)、糖类摄入量(β=0.929.P<0.001)、饮水量(β=0.771,P<0.001)、鱼类的摄入量(β=0.387,P=0.026)、食盐摄入量(β=0.411,P=0.021)、反式脂肪酸(β=0.528,P=0.017),有运动习惯(β=-0.550,P<0.001)、静坐时间(β=0.369,P<0.001)。结论:通过控制CIMT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生活方式对健康及亚健康中老年人群的CIMT相关影响回归模型。膳食中饮水量、饮用液态奶制品越多,CIMT越趋于正常值,对颈动脉血管有保护作用;食用油摄入量、海鲜摄入量、反式脂肪酸摄入量越多,CIMT增厚的可能性越大,是影响血管健康的危险因素。体力活动中运动习惯、等级越高的体力活动对CIMT起到保护作用,而静坐时间越长CIMT增厚可能性越大,是影响血管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