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格陵兰西部海域位于北极—北大西洋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因此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然而与北极及北大西洋北部、东部地区相比,格陵兰西部海域海洋沉积记录相对稀少,古气候/古海冰数据研究相对欠缺,因此该海域古环境重建工作、特别是对反映大尺度洋流变化的海洋沉积物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海冰的短波辐射反照率高达80%以上,虽然其面积仅占大洋面积的7%,但所引起的海洋—大气之间的热量、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却十分显著。此外,海冰的面积以及厚度也会对海气耦合系统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海冰构成了北极—北大西洋地区与全球气候反馈循环中的重要环节。上世纪70年代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全球海冰观测数据逐步开始获取,然而相对于器测海冰资料,定量重建的高分辨率的古海冰资料则相对较少。本文以海洋沉积硅藻为研究工具,通过分析格陵兰西部海域表层站点的硅藻和现代海冰器测数据之间的关系,试图建立表层沉积硅藻—海冰密集度转换函数,进而通过对格陵兰西部海域高分辨率钻孔沉积硅藻进行分析,定量重建过去1200年以来的古气候和古海冰密集度。本文首先分析了北大西洋西北部海域的表层沉积硅藻样品,运用CANOCO软件对硅藻数据和各站点的12个月份海冰密集度进行CCA分析,结果表明4月和9月海冰密集度是影响该海域硅藻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其中4月海冰密集度解释了硅藻数据的最大变率。结合海冰密集度变化趋势及硅藻生活习性等因素,本文将选取4月份海冰密集度进行转换函数的建立。采用C2软件所提供的6种不同模型建立表层沉积硅藻—4月份海冰密集度转换函数,其Leave-One-Out检验结果显示第二组偏最小二乘法加权平均回归与校正模型(WA-PLS2component))提供了最大的实测值与推导值的回归相关系数(R2jack=0.90033)和最小的推导误差(RMSEP(jack)=11.568),具有最好的推导能力。为进一步检验所建立的硅藻—海冰密集度转换函数的推导能力,本文在格陵兰西部海域获取了35cm长的箱式孔GA306-BC4孔,其年代跨度为AD1934~2006。通过对BC4孔沉积物硅藻化石的分析,发现主要硅藻属种百分含量变化与该区域所获取的器测大气、海水温度资料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沉积硅藻记录能定性的反映该海域的气候及海洋环境变化。此外,利用转换函数结合BC4孔硅藻数据,定量重建了格陵兰西部海域近70年来的4月份海冰密集度变化。结果显示近70年的海冰重建曲线与北极、北半球历史海冰事件以及HasISST数据库记录的同一钻孔的4月份海冰密集度资料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一方面进一步验证了本文重建的海冰转换函数的推导能力,另一方面对硅藻—海冰转换函数的可信度进行了分析,为下一步重建长时间尺度的古海冰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以西格陵兰沿岸Holsteinsborg Dyb海槽高分辨率的晚全新世沉积钻孔-GA306-GC4孔沉积硅藻记录为基础,运用表层沉积硅藻—海冰密集度转换函数,定量重建了格陵兰西部海域近1200年以来的古海冰密集度变化。重建结果显示近1200年以来海冰呈逐渐增加的趋势,AD800~1300年间,重建的古海冰密集度低于其平均值,此时海冰硅藻含量较低而暖水种含量较高,表明格陵兰西部海域主要受印明格暖流的影响海冰覆盖较少,气候及海洋环境比较温暖,对应于“中世纪暖期”。AD1300年之后,重建的古海冰密集度显著增加,且高于其平均值,此时海冰硅藻含量明显增多,暖水硅藻减少。说明携带极地冷水团的东格陵兰寒流增强,海冰覆盖显著增多,与“小冰期”环境变化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