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总量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央政府和地方人民政府分级履行国有企业出资人职责,享有相应的出资人权益。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地方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其他国家,在我国研究地方国有企业的财务政策更有实际意义。股利政策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财务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有股东实现回报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及其成因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较其他类型的上市公司更为消极,主要原因是上市公司过度投资、控股股东利益侵占两方面的影响。在资源有限的约束条件下,地方政府为缓解财政压力采取的影响上市公司投资或侵占公司财务资源的行为,挤占了上市公司本可用于现金股利支付的资源。文章按照“现金股利政策←地方控股股东行为←地方财政压力动机”的逻辑结构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研究既能扩展学术界关于地方政府控制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理解,也能为改善地方政府在国有企业的行权机制、完善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力度提供政策参考。本文共分为9章,主要结构如下:前2章是全文分析的基础。第1章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对研究问题和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全文的研究框架。第2章介绍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回顾了股利政策、地方国有企业财务政策等方面的文献,总结现有文献的研究不足,为本文后续研究和实证分析建立了基础。第3章和第4章从历史制度演变和现状两个方面分析了基本情况。第3章梳理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利润分配相关制度的历史变迁,分析了现行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第4章分析了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重点对现金股利的总量、区域分布及不同政府层级控制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水平进行了研究。第5章发现问题,提出研究假设。本章分别采用logistic模型和tobit模型证实地方政府控制对现金股利政策的抑制作用,并重点分析了地方上市公司消极现金股利政策的三大成因假设及其相互间的逻辑关系。第6章和第7章在前文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可能的股利政策成因分别对过度投资假说、控股股东利益侵占假说进行分析。第6章证实随着过度投资程度的上升,现金股利的支付水平呈下降趋势。地方政府控制加剧了过度投资对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的抑制作用。第7章证实以控股股东相关的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或以关联担保金额衡量的政府股东利益侵占程度对现金股利支付倾向和支付水平构成负面影响。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消极股利政策成因及其危害,为政策建议做好铺垫。第8章进一步考察了地方政府干预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动机,证实在财政压力较高的地区,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意愿与支付水平更低,与其他类型公司之间的差距也更明显。本章证实,地方财政压力是导致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消极现金股利的最根本原因,财政压力加剧了过度投资、利益侵占对现金股利的抑制作用。第9章对全文的分析结论进行总结,根据分析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与可能的学术贡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本文结合我国特定的制度背景深入研究了我国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丰富了学术界关于地方政府这一所有权性质对现金股利影响的研究。第二,本文首次构建了控股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下过度投资以及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等行为对现金股利影响的数理模型,并与实证分析相印证。文章将股利政策研究纳入企业整体财务决策中,分析了过度投资、利益侵占等控股股东行为对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发现在资源有限的约束条件下,过度投资和股东掏空行为将抑制现金股利。第三,本文分析了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对学术界关于地方政府干预行为机制及其经济后果的研究有增量贡献。财政压力成为政府控股股东获取私有权收益的动机之一,地方政府在财政压力较大时更有动机去干预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减少了上市公司可用于利润分配的资源。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受地方政府干预,不利于中小股东权益保护以及国有资本收益的归集。第四,微观层面的研究揭示出宏观层面国有资本收益总量不足的内在原因。地方国有控股公司的利润上缴水平仍有待提高,但首先需规范政府对企业财务资源的占用。本文的统计分析有利于财政部门掌握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资产收益及利润分配状况,为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将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纳入国有资本收益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