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城市化脚步的加快、范围的蔓延、程度的加深,从而衍生而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也愈发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大气、水、光、土壤、噪声污染、生物污染、外来生物入侵等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日渐加大,已经到了不容我们忽视的地步。当务之急就是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以寻求目标为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运动正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并以迅猛之势蔓延开来。生态城市建设应运而生,并且很可能最终会被认为是人类安定生活的最佳模式。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以健康、文明、高效为特征的理想发展模式,其涉及社会、环境、经济三个方面。 本文基于生态城市的理念和内涵上,并参考国内外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创建的理论与原理,针对评价环境质量中的生态系统健康问题,建立了生态城市系统安全模型,即PSR模型。该模型设置压力、状态和响应三类指标来反映地区内的生态系统安全度。此外在探讨城市经济与环境是否协调发展,引入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评价体系。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主要从城市的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经济活力以及经济效率等4个方面加以考察;生态城市环境承载力主要从水环境承载力、大气环境承载力和其他环境承载力等3个方面加以考察。 考虑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中国生态小康指数”中“十城市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排行榜”上,宜兴以其在生态城市所做的努力和贡献位列第一,成为中国最生态最宜居的城市,同时也标志着宜兴成为了又一个中国中小城市创建生态城市的楷模。故本文选取宜兴市创模十年(2003年-2012年)的变化作为研究标尺,对宜兴市区的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详细评估。得出以下结论: (1)宜兴市的生态城市系统安全状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预警阶段、较安全阶段和安全阶段。第一阶段为2003年-2007年,属于预警阶段(Ⅲ等级),这个阶段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经济结构还不合理,主要产品产量增长集中在精细化工产业、纺织服装产业、冶金产业等高污染的行业,同时由于环境治理相对落后,导致宜兴市生态系统安全更显预警情况。 第二阶段为2008年-2010年,生态系统安全逐年上升,从预警状态(Ⅲ等级)逐步过渡至较安全状态(Ⅳ等级),生态城市总体功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宜兴市现代化建设从大局出发,迅速确立创建国家生态市的发展新目标。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节能减排稳步推进。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节能、减排,显著改善了环境质量,表现为生态城市系统安全度逐年上升。 第三阶段2011年-2012年,由较安全状态(Ⅳ等级)逐步上升至安全等级(Ⅴ等级)。进入2010年以后生态城市系统安全度的变化处于缓慢的上升状态。生态城市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果。至2012年,全市已建成了丁蜀镇、张渚镇、高塍镇、天一度假村等现代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和西渚镇万亩苗木示范基地、杨巷镇中兴农业科技示范园。 (2)宜兴市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这几年经历了中级协调发展类环境滞后型、良好协调类环境滞后型和优质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 自2003年以来,宜兴市各年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一直处于协调发展的状态,2003年-2004年经历了中级协调发展类环境滞后型,这个阶段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经济结构还不合理,集中在精细化工产业、纺织服装产业、冶金产业等高污染的行业,同时由于环境治理相对落后,导致宜兴市处于中级协调发展类环境滞后型。 2005-2009年经历了良好协调类环境滞后型。标志着宜兴市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开始取得平衡发展。在该阶段过程中,通过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以及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等措施,实现了经济发展那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 2010年-2012年经历了优质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由前几年的环境滞后型,宜兴市渐渐加强了对环境质量的重视。坚持能源结构向清洁化转变,产业结构高端化演进,经济结构向低碳化发展。使得宜兴环境优美,经济发达。同时,应该注意到,在推进宜兴市生态城市的过程中,通过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反过来促进了宜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宜兴市投资环境优化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