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细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眼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中医辨证多从风、热、实入手,根据对细菌性角膜炎病因病机的认识,秦杏蕊教授提出了本病临床上最多见的类型为肝经风热型,治疗应以清热解毒、散风除翳为法,并创立了治疗本病的清目汤。本课题通过60例肝经风热型细菌性角膜炎病人的临床观察研究以及实验性大鼠细菌性角膜炎的实验研究,验证清目汤的临床疗效,探讨清目汤的作用机理。方法:临床研究建立标准后,将60例入选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清目汤中药方联合局部点眼治疗,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胶囊联合局部点眼治疗,对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主要症状、体征积分,舌质、舌苔、脉象,细菌清除率作出比较。实验研究选用清洁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小剂量组、治疗大剂量组及治疗对照组5组,参照Hobden的造模方法造成细菌性角膜炎模型,治疗小剂量组、治疗大剂量组及治疗对照组于24h后开始给药,空白组和模型组不作处理,于实验第14天全部杀检,取角膜组织作病理学观察、细菌培养并以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其多形核白细胞(PMN)的含量,取血做CD4,CD8及CD4/CD8水平测定。结果:①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治疗组临床痊愈14例,显效9例,有效5例;临床痊愈率46.67%,,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临床痊愈7例,显效7例,有效8例;临床痊愈率20%,总有效率73.33%。两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②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痊愈17例,显效6例,有效5例,对照组中临床痊愈11例,显效6例,有效6例,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痊愈率分别为56.67%和36.67%;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6.67%,两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③常见症状的消失率及总缓解率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疼痛、畏光、目赤、流泪的症状体征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分泌物、角膜荧光染色、前房积脓症状体征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提示清目汤中药能有效改善细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痛苦。④两组病例舌苔、脉象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舌质变化无明显差异。⑤细菌学检查细菌清除率治疗组为76.67%,对照组为73.33%,无显著性差异。⑥评分结果显示,实验第2天,除空白组外,模型组、治疗大剂量组、治疗小剂量组、治疗对照组四组间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高于空白组,且有显著差异。第8天,治疗大剂量组、治疗小剂量组、治疗对照组三组评分分别与模型组相比均降低,与空白组相比均高,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大剂量组、治疗小剂量组评分低于对照组评分(P<0.05),治疗大剂量组评分低于治疗小剂量组评分,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治疗大剂量组、治疗小剂量组、治疗对照组三组评分分别与模型组相比均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与空白组相比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亦无显著差异(P>0.05)。⑦角膜菌落计数显示治疗大剂量组、治疗小剂量组、治疗对照组三组菌落计数均低于模型组(P<0.05),但均高于空白组,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大剂量组、治疗小剂量组菌落计数低于治疗对照组,治疗大剂量组菌落计数低于治疗小剂量组,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⑧角膜组织中PMN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大剂量组、治疗小剂量组、治疗对照组PMN数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但三组均高于空白组,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大剂量组、治疗小剂量组PMN数量低于治疗对照组(P<0.05),治疗大剂量组PMN数量低于治疗小剂量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⑨治疗小剂量组、治疗大剂量组血CD4、CD8水平较治疗对照组、模型组和空白组明显升高,经统计学计算,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大剂量组较治疗小剂量组CD4、CD8水平高,经统计学计算,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对照组、模型组、空白组三组间亦无明显差异;CD4/CD8比值相对稳定,五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清目汤对肝经风热型细菌性角膜炎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能阻止角膜溃疡的形成和发展,有效缓解症状,减轻病人痛苦。在用药过程中未发现有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及造血系统的毒性损害。提示清目汤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无不良反应的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中药制剂,并且有望在角膜病方面取得一定突破。②清目汤能提高血液中CD4,CD8含量,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炎症角膜组织中细菌数量及PMN数量,从而细菌性角膜炎才能有效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