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劝导》中的空间叙事与奥斯丁的家国情怀

来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444051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奥斯汀(1775-1817)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杰出的英国女性作家,英国文学史上被最广泛阅读的作家之一。《劝导》是奥斯丁的最后一部小说,在她去世后的第二年出版发行。通常认为,奥斯丁的小说专注于小题材,着力描述几户家庭的日常生活,如家庭生活和婚姻生活。然而,不同于简奥斯丁的其他五部小说,《劝导》被赋予了一个明确的时代背景,即“一八一四年的夏天”。刻意的时间交代,使读者不得不关注英国当时的时代背景,疑惑这位专注“乡村题材”的简奥斯丁是否也开始涉及更广大的社会面,更深刻的人类生活经验。实际上,1814年的英国刚刚经历了拿破仑战争,承受了战争所带来的摧残。因此,一八一五年动笔、一八一六年完成的小说,《劝导》可谓是一部生动的战后小说。在这部小说中,简奥斯丁试图为读者再现当时英国的社会状况,从而表露出其鲜为人知的“家国情怀”。本篇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概述了简奥斯丁的生平及作品、《劝导》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叙事学领域的“空间转向”。第一章旨在分析《劝导》中的多重叙事空间。根据爱德华索亚的理论,《劝导》中的叙事空间可被分为物质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第二章旨在分析《劝导》中所反映的家庭观。根据巴什拉提出的场所爱好理论,分别就《劝导》中“最初的壳”、“梦想的家宅”进行分析,推导出女主人公安妮家庭观念的转变过程。第三章旨在分析《劝导》中所蕴含的国家意识。根据巴赫金的时空体理论,探讨《劝导》中历史感与时空体,社会关注与家宅意象之间的联系。结论部分对本研究的目的及重要性进行了总结。本篇论文试图说明《劝导》是简奥斯丁所著的一部极具内涵的小说,进而推动对《劝导》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当前,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就会越来越多的遇到在红层地区修建公路隧道的情况。红层围岩具有很多不利于工程建设的地质特性,例如孔隙比大、黏结力差等,而且在经扰
摘要:戏剧表演作为承载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具体而言,中国早期话剧将戏剧推向了的现代化。戏剧表演艺术中,包含演员对角色的诠释,借助语言和舞台动作进行人物形象塑造,增强舞台的表现力。戏剧内包含多种形式,按照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类,涵盖歌剧、话剧等。因此,注重推进戏剧表演艺术的大众化,增强表演发展的现代化特点,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本文针对当前戏剧表演的传承特点进行分析,针对现有问题探究有关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指政府与社会主体(企业)之间,为了提供某种公共基础设施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相互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
“把学习的兴趣还给天真活泼的学生。”这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也是多年来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世界文坛泰斗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