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省合作市岗岔金矿处于西秦岭造山带北缘之碌曲-成县逆冲推覆构造带,是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的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本文应用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前人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背景、地球化学特征等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成因矿物学研究和成矿流体特征研究,取得主要认识如下:1)矿区内首次厘定出闪长质侵出相岩石,其中首次发现了“不混溶珠滴”,其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钾长石、磷灰石、方解石、磁铁矿等,其中含有金属矿物包括黄铁矿、毒砂、白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和铁辉砷钴矿等。同时发育黝帘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滑石化及粘土矿化等,初步认为该“不混溶珠滴”的形成与熔体-流体的强相互作用有关,是岩浆快速侵位的产物,暗示了深部含矿流体活跃。2)利用与成矿空间关系密切的闪长岩角闪石全Al法计算了成岩深度,结果表明:岩体侵位深度约为3.85~8.61km,平均5.18km。岩体和矿体内首次发现金红石矿物相,计算其结晶温度约为800~900℃,应属于岩浆成因。矿石中存在与黄铁矿和毒砂等金属硫化物伴生的金红石,初步认定其为残留晶或捕掳晶。3)石英流体包裹体测试结果显示:均一温度约为190~250℃,盐度3.17~4.91%,密度0.80~0.87g/cm3,计算压力范围156.0~213.3bar,深度1.56~2.13km。包裹体气相成分以CO2为主,含有少量的CH4和H2O,认为成矿流体属于低盐低密度的浅成低温热液流体。4)矿石中发育斑点状含砷黄铁矿,推测其形成与火山活动有关,暗示岩浆期发生了成矿物质的预富集过程。5)在原生矿石中金主要以“不可见金”形式赋存于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中,“不可见金”主要以纳米级微细粒金形式存在,但也不排除少量以固溶体金或者晶格金形式存在的可能。基于上述结果,认为岗岔金矿为受断裂构造控制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岩浆期可能存在成矿物质预富集过程,矿床剥蚀较浅,保存较完整,显示深部找矿潜力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