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当代大学生生于风险社会之中,长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成长过程中伴随着“个体化”与“不确定性”的时代特征,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问题、矛盾和压力等也形成巨大的合力作用在他们身上,使他们呈现出很多不同于他代的特点。在追逐工具理性的社会氛围之中,学子们由于缺乏对某些基本价值的关注而广泛存在兴趣稳定性缺失的现状。兴趣、爱好是对自身的一种定义方式,一个人对什么东西感兴趣,往往展示了他的价值取向。一项持久稳定的爱好,不仅可以促进个体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自我,它同样也能够作为重要的情感的安全阀之一,帮助在自然法则、社会规则之下的个体释放负面情绪,缓解生存压力。在当代大学生群体当中,却普遍存在着兴趣广泛,但对某一爱好的兴趣强度,难以维持的现象。而这一群体即将步入社会,成为推动并支撑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他们身上广泛的存在可持续爱好缺失的现象,必将对个体与社会的发展造成不可小觑的影响。本文旨在运用定性的研究方法,结合社会心理学与风险社会相关社会学理论,分别从个体与社会不同的角度探究当代大学生可持续爱好缺失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对策。本文在绪论部分介绍了国内外与兴趣有关的理论研究现状,以及本文选题的意义。对与研究相关的重要概念做出了界定。阐述了研究方法的选取、研究过程及理论视角。第二章主要阐述当代中国大学生可持续爱好缺失的现状,笔者概括了当代大学生现有爱好的特点,即大学生产生情境兴趣的普遍性、大学生持有情境兴趣的短期性、大学生悦纳情境兴趣的娱乐性。同时总结了当代大学生可持续爱好缺失的基本现状,即可持续爱好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缺失、个体发展可持续爱好的兴趣意识相当贫弱、社会培养可持续爱好的兴趣资源非常零散。第三章笔者综合相关文献的分析结果及个案访谈所体现出的问题,运用社会心理学及风险社会相关社会学理论,分别从个体与社会的角度阐释学子们可持续爱好缺失的根由及影响。笔者从社会心理学“自我效能感”、“控制点”等方面探究当代大学生可持续爱好缺失的个体根由及影响。运用风险社会中“个体化”、“不确定性”等相关理论,从家庭模式变迁、教育制度特点及风险社会下的群体困境等方面探究学子们可持续爱好缺失的社会根由及影响。第四章主要探讨当代中国大学生可持续爱好缺失的社会影响所带来的启示,首先,笔者认为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培养当代大学生可持续爱好有助于引导个体更深地认识自己、促进个体创新精神的发展科。作为个体的安全阀起到释放压力缓解不良情绪的作用。培养当代中国大学生可持续爱好的社会意义在于:促进社会环境中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有机融合。促进个体间稳定的社会联系,降低由“个体化”引发的社会风险。随后,笔者对于如何建设当代中国大学生可持续爱好的个体支持系统与社会支持系统提出建议。这一部分主要依据第三章所阐释的当代大学生可持续爱好缺失的个体根由与社会根由,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综观近十年关于兴趣的研究,多集中于兴趣的概念、兴趣与学习的关系领域,强调兴趣对个体的影响。关于群体兴趣特征及群体兴趣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影响鲜有研究。另一方面,关于个体兴趣及情境兴趣的研究大多通过对情境因素的操控来进行研究,而个体因素对兴趣的影响相关研究较少。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把兴趣研究中的情境因素与个体因素相结合,力求探寻影响群体兴趣特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