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港口和腹地之间的经济互动,是现代化空间进程的一个重要体现。当前对开埠口岸的研究,大多侧重东部沿海和长江沿岸,尤其是沿海大港。与其他各大沿海港口不同,长江上游地区港口与其腹地都位于中国远离海洋的内陆,这决定了长江上游地区的港口贸易与腹地经济交流的特殊性。论文对三个口岸与长江上游贸易的研究,也正基于长江上游的地区特殊性及三口贸易变化、口岸腹地情况的选择。学术意义而言,本文运用历史地理学视角探讨近代的三个口岸与腹地关系的变迁,是一种有意义且可行的尝试;现实角度看,通过梳理历史发展经验,能够对于当前长江上游经济带开发规划等现实经济发展战略提供较为完整历史层次的背景解释。 本文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与本论文相关的基本概念、学术研究概况、选题的意义和创新点、研究的基本框架、运用的基本资料和要解决的主要学术问题等。 第一、二、三章分别讨论宜昌、重庆、万县三港开埠后的进出口贸易情形、港口与腹地的交通联系、货物往来情况,并通过以上三项条件大致勾勒出三港的腹地范围和腹地层次,进一步展现内陆沿江港口所独有的在交通运输、进出口商品结构以及腹地分布等方面的特点;第四章通过比较近代长江上游三港的贸易情形、交通因素、腹地空间,探讨三港与腹地经济关系的共性与差异,并对三港商业腹地的相互重合部分和共同重合部分进行分析,从而体现近代长江上游地区外向型经济的总体特点。 通过各章的研究分析,反映出近代长江上游地区港口贸易与腹地经济关系的一些重要特点:第一,港口的对外贸易增长趋势和进出口货物结构反映了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工农业结构以及贸易体系的变化;第二,港口的贸易基础和发展潜力、当地进出口货物的需求与产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港口的贸易数量、发展趋势和进出口货物结构;第三,地理环境对交通线路和交通工具的决定作用;第四,各港口腹地范围大小不一,主要沿水路运输线路延伸;第五,腹地层级不同,表明不同类型的腹地与港口的关系属性是不同的;第六,港口的腹地辐射能力是与港口的经济实力成正比的。 近代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港口与腹地经济关系的特点,在内容上包括贸易情形、交通因素和腹地空间三大方面,每一方面又体现出地理环境、经济基础、市场需求以及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对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因此长江上游地区港口与腹地经济关系的研究是一个复杂艰巨而又意义重大的课题,需要广大研究者予以大力关注、深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