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时期国内商品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安徽以其襟江带淮的地理位置,成为商品流通的重要市场。在商品经济大潮推动下,安徽城乡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本地大量的米粮、土特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加之在此销售和转运的外地商品,为安徽集镇繁荣奠定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在此背景下,自明代中后期安徽集镇数量开始增多。虽然此后经历了明清之际诸多战乱天灾,集镇数量也一度锐减,但经过百余年的反复,清乾隆年间,安徽各府县集镇的数量普遍达到封建社会的顶峰。集镇数量的阶段性变化为我们刻画了明清安徽集镇发展的大致历程。明清是全国市场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而集镇作为整个市场的重要基础,在此期间也有了显著的发展。安徽农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农村集市快速地发展,也造就了一批交通型和商业型集镇,成为安徽与外界商品交流的重要节点。安徽集镇的发展,不仅满足了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而且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加快了大市镇城市化的步伐。集镇的发展,还体现在集期和市场网络的构建上。清代安徽基本上形成了区域集镇网络,并受自然因素和生产结构的影响,皖北、皖中和皖南三个区域并非是平行发展的,三者在诸多方面,各具特色,本文笔者主要研究三个区域集镇发展进程的特点和区域不平衡性。商人作为商业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与集镇发展产生互动.徽商在安徽绝大部分市场占据统治地位,本文力图挖掘新材料,对活跃在安徽市场上徽商的经营和分布做初步概括。力图找出徽商发展与安徽区域经济发展诸多方面的互动,从而明确徽商在安徽集镇发中的基本作用,深化我们对集镇发展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