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端粒是真核生命线性染色体保护性末端,它的长度决定着细胞的寿限。随着有丝分裂端粒长度不断缩短,短至Hayflick极限后细胞周期停止,并开始迈向衰老。若能激活端粒酶维持端粒的长度,细胞则可无限扩增不老也不死,而这也是绝大部分恶性肿瘤的扩增机制。端粒末端有一段单链DNA突出部分可以折叠成G4联体结构,这一结构能够抑制端粒酶的活性,因而成为了潜在的抗癌靶点。许多抗癌药物的设计思路就是出于利用小分子配体稳定G4联体构象从而达到限制肿瘤细胞扩增的目的。人们对端粒DNA高级结构的认识从单个G4联体模型开始,随着研究的深入,重心逐渐向长链端粒DNA序列转移,而这也更接近生物体内的真实情况。长链端粒序列中能够形成多种复杂结构,并且不同构象的G4联体之间会有不同的相互作用。由于长链端粒DNA序列难以合成并且构象复杂,一度是困扰这里领域研究的最大难题。本文将采用滚环复制(RCA,Rolling Circle Replication)方法合成长链端粒DNA序列并对其结构与性质展开研究:在第一章中,简要介绍了端粒与端粒酶的起源与发现和生物进化上的意义与生物学功能,并从微观到宏观上对癌症的产生、生物体的衰老机制进行了阐述。另外系统论述了G4联体结构的分子生物学认识和发展现状。最后,在本章末尾介绍了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FM)的扫描成像与单分子力谱技术的原理、工作模式、仪器构造与适用范围及其在现代生物学领域的应用。第二章中主要介绍了长链端粒DNA的合成方案,并通过AFM扫描成像、紫外熔融、圆二色谱(CD)等多种手法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我们合成的长链DNA序列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形成高级结构,序列折叠成G4联体并呈串珠状,然而构象与短链G4模型有些不同,我们推测可能是由于长链中G4联体结构单元末端不再自由,导致优势构象改变。通过引物修饰的方法,我们成功地使RCA反应在基片上进行,得到共价链接在基底的长链端粒DNA产物方便后续研究。另外我们还建立了一套合成双链DNA重复序列的方法,突破了以往文献中条带弥散、产率低、退火后互补混乱的局限,为这一领域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选择。第三章中我们基于已有实验事实提出了G4联体不完整折叠的模型,这一模型解释了随DNA链段增长Tm值降低的熔融行为,并解决了长链序列变温紫外实验中热稳定性减弱与G4联体相互作用(Quadruplex-Quadruplex Interaction,QQI)增强端粒DNA结构稳定性之间的矛盾。现有的紫外熔融实验与CD测试结果都支持这一猜想。另外,根据不同突变序列的长链端粒DNA的CD表征结果,我们推测不完整折叠结构中最外侧4个鸟嘌呤在长链G4联体结构中折叠相对困难。这可能是由于长链端粒DNA重复序列中临近链段的束缚与分子热运动对G4联体结构产生了破坏。与之前发现的G3联体不同的是我们的模型中G4联体两端的破坏是对称的。这一模型的提出深化了对于长链端粒DNA序列结构的认识,并为一些基于G4联体结构来设计小分子抗癌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第四章中我们通过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单分子力谱技术考察了长链端粒DNA的力学稳定性,结果表明基于QQI形成的更高级结构在拉伸曲线中表现为55p N的平台。往复拉伸曲线之间有明显的滞后,而滞后区域所包含的面积△E与拉伸过程中长度变化△L呈线性相关,这说明不同拉伸程度下破坏的是相同的结构。从该线性关系的斜率可以衡量端粒DNA高级结构的稳定性,我们发现在40%PEG中拟合线的斜率比水中大,表明40%PEG中G4联体结构更加稳定,这与之前文献中的观点一致。该单分子方法还可以用于非常直观地考察各种其它因素,比如p H、离子环境、配体等对G4联体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系统的对比实验结果还显示只有端粒DNA的拉伸与松弛曲线之间能够产生滞后,若当序列中插入无规部分,将端粒DNA序列中相邻G4联体结构单元彼此隔开(间隔基序列),则不出现明显的滞后。这说明单个G4联体结构的形成对其邻近片段的折叠有促进作用,加速其余部位G4联体结构的形成;间隔基的引入将大大削弱该协同效应。该研究加深了我们对端粒DNA高级结构形成机制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