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文化的竞争和民族文化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武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传承保护与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如何传承与发展传统武术是本课题研究的初衷和逻辑起点。本研究选择南少林五祖拳(简称“五祖拳”)作为研究对象,因它在1982年全国武术挖掘整理中被确认为福建八大传统拳术之一,流传于29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国际联谊总会,是中国武术发展最好的拳种之一;所以,研究五祖拳的历史发展与传播,可以推动五祖拳的进一步发展;当然,五祖拳的成功经验也可为其他拳种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在流行的“文化三层次”说中,寒川恒夫则将其细分为:社会文化、技术文化、精神文化的三层面。本研究以为,五祖拳文化也具有社会文化、技术文化、精神文化三层面(或三个圈);但是,不论是三圈还是三层面都处于时代发展之中,它们都是时代发展大圈中的三个面或三个小圈,并从“三者互动”的关系中加以考察。本研究采用体育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五祖拳研究。在田野调查中,作者从1974年起习练祖传五祖拳,学习“刣狮阵”兵器(器械),重点考察了晋江县英塘村、厦门市“鹤武馆”、“新垵鹤阳馆”及泉州市鲤城区(东禅少林寺),实地考察了传说中的“邦尾枪楼(土楼)”遗迹、蔡玉明的“和尚坟”、翁朝言父母亲陵墓(考证了“松筠堂”来历),查核了“大浯塘乡青阳蔡族谱”,寻找到蔡玉明的角质印章(“玉明”)、征集到一些蔡玉明的第一手材料(如石勇、石锁、碾米石等)。在口述研究中,作者调查了4个国家和地区7个武馆20多位五祖拳传人概况,走访了福建省闽南地区3个地级市7个县市五祖拳各流派的主要代表人120人次,就蔡玉明的传说、逸事及五祖拳典故、传承、拳谚等进行了深入的访谈。为了更好以理论指导研究,在结识、走访国内人类学者的基础上,又于2005年10月-2007年3月到早稻田大学跟随日本武道文化研究的先驱志志田文明教授及日本体育人类学会长亚洲著名的体育人类学家寒川恒夫教授进行了系统地学习了体育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得出以下结论:结论一:五祖拳是蔡玉明吸收流传闽南的5种古老拳种加上自己的武学心得于1886年前后所创的一门新拳种。国内主要有三大流派,其命名为“五祖××拳”,近代习惯上加上了“南少林”以示福建南少林流派。蔡玉明“生于清咸丰癸丑年(1853)十二月三十日,卒于宣统庚戍年(1910)正月初九日”(既:公元1853.12—1910.1,享年57岁),籍贯是泉州郡南门外五都大浯塘村蔡厝二十九世。结论二:五祖拳的技术文化、社会文化、精神文化具有时代特征,也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结论三:五祖拳形成了“身体姿势、技术体系、传承体系”的技术文化,技术文化内容在时代变化中变化。结论四:五祖拳以“价值观、伦理观、身体观”构建的精神文化也具有时代特征。结论五:在发展过程中,五祖拳形成了“开拓和搭建发展平台,提高社会影响力,参与社会活动”的社会文化,具体内容随着时代发展而有所不同。结论六:五祖拳技术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文化三者的互动关系为,技术文化变容的后面是社会文化的变容,而社会文化的变容也产生了新的精神文化(思想理念、精神观)的改变,而新的精神文化又指导着技术文化的变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