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建筑领域广泛应用的灰空间概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同样具有研究价值。在城市公园的滨水环境中,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需要一个能容纳他们开展各种活动的空间。经研究发现,“灰空间”往往是使用频率较高、人们逗留时间较长的场所,它基本可以满足使用者一般的行为习惯、活动倾向以及安全感、领域感、私密感等心理需求。结合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城市公园、滨水环境设计等理论,对城市公园滨水环境中的灰空间的构成原理、功能、空间属性等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以园林空间构成要素:建筑、植物、地形为分类依据,分析研究灰空间在城市公园滨水环境中的表现形式、应用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将紫竹院公园、上海世纪公园、上海珠溪园三处颇具代表性的滨水环境中的灰空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测量、观察记录等方式对灰空间的设计以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这三个城市公园滨水环境中灰空间的形态、布局、空间组成要素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各类行为活动的开展,它基本具有人类各种行为活动的支持要素:半开敞半封闭的空间形态特别适合人们在观赏景色和观察周围空间中的行为活动的同时,又可以屏障外界环境带来的干扰;灰空间中的实体元素为人们提供了依靠、保护和屏障;其不定性和多变性为人们提供了多样的选择机会和丰富的空间体验;灰空间的有限而无界有利于和陌生人保持距离。与此同时,它也使同质空间和异质之间彼此渗透、沟通、交往,它使原本单一的空间层次丰富起来,使空间的气氛更加活跃,使空间的节奏越发协调,从而给稍显沉闷的空间注入了新的活力。灰空间在城市公园滨水环境的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不仅在空间组织方面体现了一定的价值,也为空间规划提供了多种可能,更多的人乐于选择在这样充满活力的空间中开展各种活动。但是就目前城市公园滨水环境中灰空间的现状来说,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根据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并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梳理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城市公园滨水环境中灰空间设计的一般方法。在设计城市公园滨水环境过程中,设计者可以尝试引入灰空间的概念和设计方法,使得城市公园中的滨水环境更加符合人的心理和行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