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向一体化是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它和企业的边界问题密切相关。企业边界常常与并购、产权等问题联系在一起,所以在经济学理论中的地位相当重要。自从科斯提出这一问题后,它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伴随企业边界理论的不断演变,国内学者这一问题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就企业纵向一体化问题产生了不同的观点。例如纵向一体化与垄断的比较,纵向一体化与外包的比较等。这些观点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加深对于中国当前形势下企业运行方式的认识,另一方面对于推进企业理论经济学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本文着重研究了纵向一体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影响,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对于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分析纵向一体化的理论进展与估计方法。主要从委托—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以及产权理论三个方面来探讨企业纵向一体化。这三种理论虽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但在现实解释力方面都有其长处和不足。对现有理论研究的回顾,使我们能够把握企业纵向一体化背后运行的机制,对企业的组织形式有更为深入的了解。接着探讨企业纵向一体化程度的度量及其变动趋势,用Davies-Morris方法计算了1999-2007年企业的纵向一体化指数,最后则对比不同行业、地区及不同类型企业的一体化水平,从不同角度揭示其变化的趋势。二是纵向一体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机理分析。我们采用了LP方法测度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解决了在估计全要素生产率时可能存在的联立性和样本选择问题。在估计了1999-2007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对分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值进行了计算,还从企业的类型出发考察了生产率的变化。接着分析了纵向一体化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构建了一种理论模型,假设企业在两种增长模式下进行选择,一方面以投资为基础的增长以模仿先进技术为主,成本很低,另一方面在以创新为基础的增长中,企业已经身处技术前沿,创新的成本比较高,且花费的成本是递增的。这时存在一个临界点,如果企业的技术水平低于这个临界点,纵向一体化会成为企业的选择;反之,如果企业的技术水平高于这个临界点,企业会选择外包的组织形式。三是纵向一体化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利用1999-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构造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以考察企业纵向一体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纵向一体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U型,即随着企业纵向一体化水平的上升,全要素生产率反而下降,但这一趋势是不断减弱的。特别地,纵向一体化使得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幅度最大,且这一趋势是增强的。另外,非纵向一体化的典型形式外包则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