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针刀与针刺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Ⅱ期患者疼痛、上肢功能及肿胀程度的影响,探讨针刀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作用,为临床提供一种见效快、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方法:将临床收集的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Ⅱ期患者运用简单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与功能锻炼。给予治疗组颈部、患肢肩周、上臂及伸肌与屈肌等部位针刀治疗,对照组给予头部与患肢针刺治疗,对治疗前、第1天治疗后、2个疗程后、4个疗程后及治疗后1个月随访进行VAS评分、FMA评分及肿胀评分测定,并在疗程结束后进行肩手综合征综合疗效评定。结果:1.治疗前,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因、病程分期等一般情况以及VAS评分、FMA评分及肿胀评分经相关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29)05.0)。2.经第1天治疗后,针刀治疗疼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针刺治疗,经统计学检查P(27)05.0,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针刀治疗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疼痛改善有即时疗效,并且效果显著。3.4个疗程治疗后,两组均可有效降低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VAS及肿胀评分,并能显著提高FMA评分,两组内比较均P(27)01.0,两组间比较均P(27)05.0,说明针刀治疗与针刺治疗均能改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疼痛、水肿及上肢运动障碍,且针刀治疗优于针刺治疗。4.4个疗程后与治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VAS评分、FMA评分及肿胀评分两组内比较,P(29)05.0无统计学差异,说明针刀与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远期疗效稳定,无反复。5.两组病例总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痊愈率1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痊愈率6.67%。经秩和检验,PZ,(27)(28)(28)01.00067.0342.18。说明两组疗效的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1.针刀与针刺疗法均能改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疼痛、水肿症状,提高患肢运动功能,且针刀治疗明显优于针刺治疗。2.针刀治疗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疼痛症状有显著的即时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