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凌草品质评价

来源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anz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了掌握不同地区冬凌草的品质,明确不同地区冬凌草有效成份含量及遗传基因的差异,准确对冬凌草进行品质评价,为冬凌草资源的保护、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通过 HPLC 法对不同地区的冬凌草的有效化学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通过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子标记探讨不同地区冬凌草的遗传分化关系。   结果:1、不同地区冬凌草有效成分品质评价   通过HPLC法测定对不同地区冬凌草中有效成分冬凌草甲素、冬凌草乙素、迷迭香酸含量,热浸法测定指标性成份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各化学成分含量测定的结果输入统计计算软件SPSS17.0进行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冬凌草有效成分差异明显,表现为品质差异与地理隔离不成比例,地理分布相近的冬凌草品质差别很大,而有些地理分布远的冬凌草可能由于生长环境相似,差别反而小。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与山西交界的太行山区南部品质排名较靠前,其中淇县、济源的最优。影响冬凌草品质的主要因素是冬凌草甲素和迷迭香酸的含量。   2、不同地区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子标记   提取冬凌草基因组DNA,并对RAPD-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利用48个 10bp 的随机引物对 31 份不同地区冬凌草种质资源材料 RAPD 分析, 探讨不同地区冬凌草之间的遗传分化关系。从中筛选出 10 条进行扩增,建立了冬凌草RAPD 指纹图谱,计算遗传距离,绘制遗传关系树状图。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冬凌草遗传分化较大,其中河南鲁山和山西夏县遗传距离最大。   结论:结合不同地区冬凌草品质的评价和 RAPD 分子标记的分析,可以明确不同产地冬凌草品质差别较大。为保护冬凌草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其药材质量的综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采用旋转甩涂法在钾离子(K+)交换玻璃光波导表面制备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环糊精复合薄膜,研制了PVP-环糊精薄膜/K+交换玻璃光波导传感元件,并对挥发性有机气体进行了检测.
  目的:本课题从中药苦味评价方法出发,建立适用于中药汤剂的口尝评价方法;对电子舌传感器检测方法进行优化;对优化后的最佳测定方法进行相应重复性、6 小时内精密度、日间精
目的:以簇花清风藤Sabia fasciculata Lecomte ex L. Chen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氯仿提取部位、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及正丁醇提取部位的化学成分。在化学成分研究的基础上,选择芦丁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