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的六种生物标志物B型前脑尿钠肽(Pro-BNP)、D-二聚体(D-dimer)、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尿酸(UA)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肺栓塞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确诊的急性肺栓塞且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收集患者病例资料、实验室指标、心脏B超等,根据2014年欧洲心脏病协会(ESC)关于《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危险分层模型,通过简化肺栓塞严重指数(sPESI)、心脏B超和心机损伤因子肌钙蛋白I(cTnI),将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肺栓塞分为低危组、中低危组、中高危组三组,就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纳入82例患者,男45例,女37例,平均年龄(57.2±14.5)岁。根据2014 ESC风险评估模型将其分成低危组(21例)、中低危组(27例)、中高危组(34例)三组,分别对三组患者的一般信息、临床资料以及实验室标志物等对比分析,结果如下:1.一般资料,三组患者性别、年龄、BMI无显著差异(P>0.05),但低危组住院(12.5±2.3)天,中低危组住院(12.9±3.2)天,中高危组住院(13.6±2.9)天,随着危险分层的升高,住院天数增多,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资料,三组急性肺栓塞患者在胸痛、咳嗽、心悸、咯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困难、晕厥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急性肺栓塞患者在右心功能不全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下肢静脉血栓在三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易患因素创伤、外科手术、下肢骨折、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下肢静脉曲张无统计学意义(P>0.05)。3.六种生物标志物对比分析,Pro-BNP、CRP、MPV、UA在三组急性肺栓塞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低危组至中高危组呈逐渐升高;D-dimer在三组中都有增高,但差异不著(P>0.05);RDW在三组中无增高或降低趋势,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Pro-BNT、CRP、MPV、UA水平与cTnI水平呈正相关(r=0.526,0.482,0.344,0.241,P<0.05),D-dimer、RDW与cTnI水平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1.生物标志物Pro-BNT、CRP、MPV、UA在三组之间呈升高趋势,由此可能对急性肺栓塞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2.D-Dimer水平在三组APE患者呈升高水平,但其升高程度与APE的严重程度无显著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