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咏梅词论说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longyan0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是宋代咏物词的重要题材,宋代咏梅词在咏物词中自成一体、独具特色。众多词人以梅为媒介抒发审美情感、寄托人格理想,因此宋代咏梅词不仅承载着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心路历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意象类型,而且在艺术表现方式上也随着词体的发展完善和政治局势变迁的影响而不断发展变化,形成了较为清晰完整的发展轨迹。审视咏梅词的发展过程,也可以从中窥见宋代咏物词发展的总体特征。本论文立足作品,对宋代咏梅词的发展状况、兴盛原因、意象类型及艺术表现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说。第一部分简述了宋代咏梅词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其兴盛的原因。宋代咏梅词经历了初创、发展和兴盛的过程,其繁荣兴盛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梅花自身的特质、词体的发展和艺术技巧的渐趋完善,以及特殊的政治局势和文化氛围所塑造的文人人格和精神价值的选择取向等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第二部分归纳了宋代咏梅词的意象类型。宋代词人在吟咏传唱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表情和象征意象,词中梅花不仅用来表现愁苦感伤、怀人思乡等情感意绪,还用来拟喻象征美人仙姝、幽士高人等理想形象。第三部分探讨了咏梅词的艺术表现方式,主要从主体与客体即“我”与“梅”的关系入手进行分析。从宋代咏梅词发展流变的历程看,大体有四种方式:第一“我”在“梅”外,词人自客观世界观照梅花,多客观再现,少主观情志;其次“梅”“我”两浑,词人由“梅”及“我”,由景入情,此种方式是主观情志和客观物象的相互生发,其中的优秀作品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境界;再次有“我”无“梅”,抒情主体突显,借题发挥,借“梅”咏“我”,常以意胜,梅花意象往往躲到作者身后;最后“梅”“我”两隔,此种类型中词人多注重技巧,善于使事用典,形成了寄情遥远,意象朦胧的艺术表现特征。纵观宋代咏梅词的发展演变,词人对梅花的审美观照是多角度多层面的,但由于词与诗的功用有着传统观念的分野,许多词人的咏梅词作往往反映了其娱情于梅的应制心理而不能充分展示其济世报国的理想人格,即便如此,宋代咏梅词也显示了其完整自足的发展体系:由“梅”“我”两分到主客交融、情景两浑,再到主客疏离,偏重技术,宋代咏梅词渐渐丧失了其意境浑融的艺术品质和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其他文献
<正> 1 历史与现状 这里所指的中医肾病,主要限于中医肾脏病学的范畴,在中医的历代文献中,虽然没有明确这一概念,但散见于各种文献中的遗产仍是十分丰富的。从“水肿”、“腰
花蕊石用药历史悠久,本文从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等方面对花蕊石现代研究进行综述分析,为花蕊石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正> 近二年来,我们用“麻黄加术汤”治疗荨麻疹病人三十余例,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简介于下: 一、方药组成麻黄10克、桂枝10克、杏仁10克、甘草6克、白术12克,水煎二边分
本文首先从人类多中心起源说对解构主义深信不疑的《圣经》巴别塔故事进行解构 ,然后从信息学角度 ,认为语言符号的主要功能是交际 ,而交际过程中人是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主体 ,
论文结合目前国内外关于工程变更管理的研究成果及近年来投产的三广直流及三沪直流项目的工程变更管理基础资料,对直流项目工程变更费用差异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换流站及直
冠心病的中医病名思辨李达祥(第三附属医院,青岛市中医医院266012)关键词冠心病;中医病名;诊断与鉴别诊断冠心病中医病名的诊断,存在以一个病名概括求全的倾向,值得讨论。1胸痹与冠心病高等
目的:探讨影响周围性面瘫预后的因素。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及对来本院诊治的面瘫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影响面神经恢复的各种因素中,面瘫程度、病位高低、是否伴有糖尿
通过对《金匮要略》温经汤原文经旨的探讨,提出温经汤并非单纯针对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还可治疗寒热错杂、虚实并存的妇科其他病证。温经汤的组方体现了以温为主、温中寓养
目的:通过应用养阴舒筋通络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以期寻找出一种对中风后肢体痉挛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中医药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