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当前高校课堂存在的课堂模式过于单一,学生不主动积极参与课堂以及课堂氛围沉闷等一系列问题,2014年复旦大学心理系张学新教授结合传统讲授式课堂和讨论式课堂的优点,提出了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教学模式:对分课堂。“对分课堂”结合了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规避了两者的弊端,其核心理念是把课堂一分为二,分配一半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另一半给学生讨论,并把讲授和讨论的时间错开,让学生有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内化吸收。对应的考核方法强调过程性评价,并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自2014年9月推广以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国内受到学者们和广大教师的广泛关注。本研究运用实证手段,结合定量和定性两种研究方法,旨在探索以下几个问题:1)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否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提高?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是否有利?2)对分课堂模式下,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是否有得到提高?3)在对分课堂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是否会发生转变?发生怎样的转变?本研究的实验对象为南昌市某一高职院校大专一年级10班和11班的99名学生(其中10班有50名学生,11班有49名),他们有着相似的年龄和教育背景,在教学实验前均具备初级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其中10班为实验班,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教学;11班为对照班,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两个班级由同一个英语老师授课,实验时间为一个学期(从2019年9月到2020年1月)。本研究在总体上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即在实验前、中、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英语成绩测试结果进行对比,考察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于英语学习者学习成绩的影响,探索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否适用于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本研究既采用问卷调查和测试法等定量研究方法,又采用个人采访、课堂观察等定性研究方法作为辅助。研究结果显示:(1)在实验进行之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英语水平差不多,并无明显差异。在实验中期,两个班学生的英语成绩也并未出现显著性差异,但随着实验班同学对于新教学模式的不断适应,在实验后期,相比对照班,实验班的英语成绩在总体上出现了明显的提高。(2)通过实验前后的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可以发现对分课堂模式下,实验班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普遍有所提高,在这一模式下,英语水平中等偏上的学生们会主动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活动,但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显得不太自信,不太主动。(3)通过课堂观察和亲身体验,发现在对分课堂模式下,学生变成了课堂活动的主体,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者”和“交流者”,教师依据不同教学阶段和环节中教与学的任务来转变角色,改变了教师单一的角色定位,使其向多方位复合型角色转换,教师不仅仅是教授者还是引导者和帮助者。总的来说,通过实验表明,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实施对分课堂模式是提高英语学习者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兼顾全体学生的需求,尤其是对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要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