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是我国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年,也是融资融券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年。这一年,融资融券年交易额突破10万亿元,余额突破1万亿元,这与作为配套机制的转融通是分不开的。2015年,转融通业务的重要性进一步上升,随着卖空交易增加,转融券的交易规模已超越融券交易,转融通对证券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初步显现。本文希望通过分析转融券交易规模、转融通标的证券数量变化对沪深300股指期货定价效率的影响,探究信用交易是否能够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首先,本文比较了国际典型的转融通模式,包括以美国为代表的分散授信、以日本为代表的单轨集中授信和以我国台湾地区为代表的双轨集中授信三种。我国当初开启转融通试点时,决定采取的是与日本类似的单轨集中授信模式。主要是因为在信用和监管机制不完善、市场投资者不成熟的情况下,集中授信制的转融通有利于我国控制市场风险。本文还探究了转融通对融资融券的影响:一是,相比转融资,转融券交易规模的增长幅度更大,因而对开展融券业务具有更大的支持作用;二是,虽然目前转融通的标的证券少于融资融券,但两者的扩容速度都在不断加快,而且转融通标的增加幅度大于融资融券;三是,转融通交易与信用账户开立有相互促进的作用,转融通开启后,个人信用账户增加幅度大于机构账户增加幅度。另外,本文还简要分析了信用交易和股指期货的关系,我们认为未来我国融资融券对股指期货交易的影响可能会越来越大。其次,本文对价格发现、定价误差和信息效率的概念进行了区分。价格发现和定价误差的研究核心是价格,但信息对价格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市场的信息效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和定价误差。所以,本文研究的定价效率是指信息效率,包括价格信息含量和价格反应速度。信息效率的理论基础是有效市场假说,而影响市场有效性的因素有很多,交易制度其中之一。我们分析了融资融券制度通过产生信号、传递信息以及杠杆作用完善股价形成机制,促进股价合理回归的原理,并得出融券交易促进价值回归的时间可能要长于融资交易的结论。有了理论铺垫,本文进一步展开了实证分析。我们收集了2015年2月至8月沪深300指数和股指期货1分钟收盘价数据,按转融券交易规模、转融通标的证券数量变化进行分组对比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一是,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信息含量总体较高,转融券规模的增加和转融通标的证券范围的扩大都有效提高了股指期货市场的信息含量。二是,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价格反应速度与以前相比有所提高,转融券交易及转融通标的证券增加能提升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信息效率。三是,虽然转融通总体上加快了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信息反应速度,但没能平衡市场价格中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的含量。所以,转融通业务发展有促进我国市场信息效率的提高、增强我国市场有效性的作用,但这一作用的发挥还有待提高。2015年下半年市场风险有所上升,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当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稳步推进融资融券和转融通业务,将发展信用交易与管理市场风险并重。最后,本文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第一,优化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第二,扩大融资融券标的证券范围;第三,有序推进机构客户参与融资融券交易;第四,完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风险内控管理;第五,强化融资融券交易风险自担的宣传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