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家兔实验性急性周围型肺栓塞模型的建立 [目的]:探讨自体静脉血与明胶海绵混合栓子制备的家兔急性周围型PE模型的稳定性与成功率。[材料与方法]:新西兰白兔17只,抽取家兔的静脉血,与明胶海绵碎块混合,待其自凝后水浴10分钟(70°)。颈外静脉穿刺插管,将自体血凝块注入家兔右心房,使家兔发生肺动脉栓塞。于栓塞后2小时、24小时、3天、7天、21天分别处死家兔,解剖肺动脉,观察是否有栓塞形成并观察栓子光镜下变化。[结果]:17只家兔栓塞后3只死亡,14只成活。14只家兔共注入栓子50个,病理解剖找到栓子48个,2个完全溶解,栓子的不完全自溶率为96.0%。每只家兔均有一支以上段或亚段肺动脉发生栓塞,周围型肺栓塞模型成功率为82.4%(14/17)。解剖发现,栓塞部位随时间有一定的变化,PE形成早期(2小时、24小时组),栓塞部位以段的肺动脉为主,栓子周围红细胞聚集:中期(3天、7天组),栓塞部位以段和亚段肺动脉为主,栓子周围见混合血栓形成;后期(21天组),栓塞部位以亚段及其以下肺动脉为主,部分栓子可见机化。[结论]:该方法建立的急性周围型PE模型,成功率高,有较好的稳定性与实用性。 第二部分 家兔急性周围型肺栓塞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研究 [目的]:阐述家兔急性周围型PE的CT表现及肺实质改变征象的病理学基础,评估CTPA对肺动脉较小分支PE的诊断价值及其显示肺栓塞低灌注区的能力。[材料与方法]:14只家兔周围型PE,分为5组,各组家兔分别于栓塞后不同时间行CTPA和(或)CT平扫,而后处死,观察家兔周围型PE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前言一正文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观察肺实质病变区及正常区肺组织的光镜下表现。以肺动脉解剖作为金标准,评价CTPA对家兔周围型PE的诊断价值。分别测量正常肺实质区与栓塞低灌注区的CT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l结果l:14只家兔均为周围型PE,CTPA显示的直接征象(充盈缺损)分四型:完全闭塞型(24支,58.54%),锐角附壁型(11支,26.83%),中心型(4支,9.76%),钝角附壁型(2支,4.88%)。14只家兔共注入栓子50个,解剖直径Zrnrn及以上的肺动脉336支,发现栓子48个,CTPA正确诊断PE41处,敏感性为85.42%,阳性预测值为89.13%。CTPA显示的间接征象为:肺少血征9例 (64.29%)、磨玻璃样密度影8例(57.14%)、实变影(包括单纯实变、梗死)5例(35.71%)、马赛克征3例(21.34%)、胸腔积液2例(14.29%)。肺少血征与马赛克征病理见肺泡内无渗出,含气间隙结构完整;磨玻璃样密度影病理为肺泡内水肿、少量出血,含气间隙未完全受累;大量出血,结构破坏、含气间隙完全受累,但支架结构无破坏,单纯实变病理显示肺泡梗死灶病理见合并支架消失。栓塞后2小时(n=14)CT平扫低灌注区与正常灌注区的CT值差值为15.9士7.OHu(均数士标准差),CTPA上CT值差值为47.4士l0.3Hu(均数士标准差),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二0.001)。栓塞后24小时(n=12)CT平扫低灌注区与正常灌注区的CT值差值为17.1士7.4 Hu(均数士标准差),CTPA上CT值差值为472士13.3Hu(均数士标准差),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3),即CTPA可增大低灌注区与正常灌注区的密度差,更利于显示PE低灌注区。[结论】:CTPA诊断家兔周围型PE有较高的敏感性与阳性预测值。PE发生后2小时即可出现肺部影像学异常,随时间延长,肺部异常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到72小时达到高峰。PE后肺实质异常改变最常见的征象依次为肺少血征(64.29%)、磨玻璃样密度影(57.14%)、实变影 (35.71%),病理特征各不相同。CTPA可增大栓塞低灌注区与正常肺区的密度差,有助于显示栓塞低灌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