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赤酵母异源表达NovQ催化维生素K3转化合成维生素K2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xx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维生素K2具有较高的生理药理价值。但现有化学合成和微生物从头合成工艺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开发高效的维生素K2合成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维生素K2可以通过对廉价的维生素K3异戊烯基化修饰获得,现有化学修饰手段条件苛刻,产物活性较低;生物转化修饰能避免这些不足。芳香族异戊烯基转移酶NovQ具有催化维生素K3的异戊烯基化修饰的能力,但由于NovQ原宿主蛋白表达量低,且对维生素K3耐受性较差,为实现从维生素K3到维生素K2的高效生物转化,本论文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在毕赤酵母中异源表达放线菌来源的芳香族异戊烯基转移酶NovQ,并以此为基础,系统性研究了从维生素K3到维生素K2的生物转化催化过程。  本文以来源于放线菌的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novQ为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载体pPIC9-novQ,转化毕赤酵母GS115,经组氨酸营养缺陷培养基和菌落PCR筛选阳性克隆,通过dot-blot获得NovQ高产菌GS115-pPIC9-novQ-12(Gpn12)。  在250mL摇瓶中对Gpn12诱导发酵过程进行优化,经初始pH值8.0,摇瓶装液量10%,摇瓶转速250rpm,每24h添加甲醇诱导剂2%,25℃诱导96h后,菌体生物量为43.4g/L,NovQ产量较毕赤酵母表达手册标准诱导条件提高了10倍。在30dm3标准发酵罐上对Gpn12进行培养基流加发酵,经144h发酵,Gpn12菌体生物量达到112.7g/L,NovQ蛋白产量进一步提高超过50%。  对发酵获得的重组NovQ蛋白分子量进行检测,发现在摇瓶发酵上清液中,重组NovQ蛋白为分子量45kDa和40kDa的双组份蛋白。培养基流加发酵中,胞外NovQ为40kDa单一组分,胞内为45kDa单一组分。使用镍柱亲和层析和透析脱盐,对培养基流加发酵生产的NovQ蛋白进行纯化,得到了SDS-PAGE单一条带纯度的蛋白质。  研究重组NovQ催化维生素K3转化生成维生素K2的活性,发现NovQ在酸性和弱碱性环境中催化活性较高,Mg2+离子,聚氧乙烯油醚POE-20能有效促进NovQ发挥作用,而Cu2+,SDS强烈抑制酶的活性。使用纯化的NovQ催化维生素K3的异戊烯基化,产物为MK-1。含酶酵母活细胞催化维生素K3转化,产物为MK-1,MK-2和MK-3,其中MK-3为主要产物。使用摇瓶对活细胞转化条件进行优化,得出0.5%POE含量,Mg2+添加量10mg/L,pH8.0,还原型维生素K3添加量250mg/L,异戊烯醇添加量1.25g/L,甲醇添加量10mL/L,28℃催化反应16h的最优转化条件。在此条件下,MK-3产量可达81mg/L。在30dm3发酵罐上使用底物连续流加催化,将MK-3产量提高至91mg/L。使用高浓度活细胞悬液进行底物连续流加转化,MK-3产量进一步提高至189mg/L。成功实现了维生素K3到维生素K2的生物转化。  此外,本论文还对非水相印迹磷脂酶A1脱胶进行了相关研究。使用pH-卵磷脂双重印迹和硅藻土吸附固定化,大幅提高了磷脂酶A1在正己烷溶剂中的催化活性和底物特异性。并使用固定的印迹磷脂酶A1实现了高溶剂含量浸提混合油的酶法脱胶精炼。
其他文献
俄罗斯一学者提出,除人为因素外,太阳系内天体运动引起的地壳共振也是引发矿井瓦斯爆炸的原因之一.俄罗斯圣彼得堡国内航空航天仪器制造大学教授西尼亚科夫对1996年7月13日
今天,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几乎已经涵盖了人类社会中各种已知信息,有人统计过,在Internet上传播的信息每月增长10%以上,一年下来,其增长率可达200%以上;而过去10多年产生的信息
自由固氮(Free-living nitrogen fixation)是陆地自然生态系统重要的氮素来源之一。森林是固氮微生物分布最为广泛的生态系统,如在表层土壤、凋落物、腐殖质、腐木、植物叶片(
在饥饿和低氧等应激条件下,结核分枝杆菌可以自发的产生生长停滞,进入不增殖的持留状态,形成相当长的临床潜伏期。现有的抗结核药物不能快速有效地消灭持留结核分枝杆菌,而当
轴对称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内容.本节课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早在二年级时他们就已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对称轴,本节课的教学作为第二阶段学
期刊
2007年9月7日《文汇读书周报》登有《蒋介石西安事变时的三份遗嘱》一文,文中引了蒋氏《告全国国民》中的一段话:“我死之后,中华正气乃得不死,则中华 On September 7, 2007
淹水稻田土壤N2O排放速率低,但由于耕作过程中稻田处于持续淹水状态的时间较长,稳定的低速N2O排放累积量十分可观。且在水稻生育期追施氮肥后,N2O排放也会显著增加,因此淹水水稻
DNA拓扑异构酶Ⅵ(TopⅥ)是最早从古菌中分离的一种Ⅱ型拓扑异构酶,以A2B2异源四聚体的形式起作用,具有典型的Ⅱ型拓扑异构酶活性,即能够在ATP存在的条件下切割DNA产生双链断裂,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