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山至二里头时代,一般是指中国文献记载的夏代及其以前的尧舜禹时代,其中龙山时代代表了公元前3000~2000年之间的考古学文化;而二里头时代的绝对年代为公元前2000年~前1500年,但其并不能完全包括周边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因为这些考古学文化的主要年代多数已进入了商纪年。考古资料表明,龙山至二里头时代是中国史前城邑发展和变革的重要时期,主要表现为龙山时代各地区城邑的蓬勃发展和二里头时代中原地区城邑的继续发展而周边地区城邑的相继衰落。由于城邑是文明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被看作是国家和文明起源和形成的重要标志,在文明起源和形成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龙山至二里头时代城邑进行比较研究是中国古代文明和国家起源和形成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依据各地区间地理环境和考古学文化面貌的差异,在龙山至二里头时代考古学文化分区的基础上,龙山至二里头时代城邑可分为中原地区、海岱地区、江汉地区、巴蜀地区、太湖地区和河套地区等六大区域。在各地区考古学文化分期的基础上,龙山至二里头时代城邑可进行一定的考古学分期,其中,龙山时代城邑可划分为4期,二里头时代城邑依据其共存关系,可初步分为两期。龙山至二里头时代城邑时空范围的确定无疑为龙山至二里头时代城邑的比较研究奠定基础。由龙山至二里头时代各地区城邑的对比分析可知,在分化到融合的历史大趋势的推动之下,龙山至二里头时代城邑经历了由多到少、由简单到复杂、由多中心到一个中心的变革。而这一过程正与文献记载的从“万邦”林立到夏王朝统一国家的出现的社会变革相一致。龙山至二里头时代城邑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也是这一时期社会历史发展和演变的过程。这一过程所表现出来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化进程的特点,即多元一体的演进模式。在这一演进模式的推动下,龙山至二里头时代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革——由“万邦”社会正式迈入到了文明与国家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