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须溪词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ble_d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辰翁是南宋末年重要的遗民词人。他的《须溪词》不惟数量不菲,艺术成就也是相当突出的。本文拟就须溪词的题材、感情基调、艺术风格三方面所显示出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略作探讨。 文章主要分三个部分: 一、须溪词题材上的特色。反复歌咏时序,是《须溪词》在题材上最为显著的特色。 (一)、伤春词。刘辰翁创作了数十首以伤春感秋为题或涉及此种感怀的词作。在这些词作中,最能代表其特色的是他的伤春词。刘辰翁伤春词的词心所在是其深隐的共同语义指向,亦即其象征义——故国之恋。 这一特征形成的原因:首先,与词人的创作目的相关。刘辰翁宣称,自己的词作都是为故国招魂而作,以抒发胸中的黍离之悲。按照传统,招魂作为一种大型典礼,是在春天举行的。其次,南宋灭亡于春天。故国覆没与春的这种偶然关系,形成词人潜意识中的“悲春”情结,并通过词的创作加以宣泄。 (二)、元夕词。刘辰翁先后写了几十首以元夕为题或与上元节有关的词篇。词人之所以创作了大量的元夕词,是因为:上元节不仅仅是一种岁时节令,而且具有丰富的礼乐文化涵义,上元节的景况几乎是宋朝廷气脉的象征。元夕的盛景与国都临安是密不可分的,而国都往往是国家的代表。因而刘辰翁的家国之念,常常是系于临安的,每逢元夕,就会勾起他的“临安”情结。 大量创作以故国之思为题旨的节令词,亦源于刘辰翁“为斯文,争一脉”的历史使命感。 二、须溪词的情感特征。感情痴烈是须溪词的基本特征,辞情悲苦、凄厉则是其情感基调。须溪词中的痴烈之情,体现在词人异常鲜明的为故国守节的志向上,亦通过其修辞手法表现出来。须溪词悲苦凄厉的情感基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词人常选用那些程度极深、境界极阔大的语汇来表情达意。其二,词人反复运用的事典,也给人以长歌当哭之感。其三,须溪词的语言运用,也体现出其悲苦凄厉的感情特色。 刘辰翁的刚直品性、他的儒士身份,他崇尚气节、道义的思想观念,他所处身的特殊的时代氛围,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他对故国的忠贞之情与渴望恢复之念,决定了他的词作纯乎是一种悲苦凄厉之中有所不甘之心音,从而在南宋遗民词中独树一帜。 三、须溪词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须溪词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以中锋重笔表情达意;其二、语多真率,满心而发,不假追琢;其三、用经用史,以文为词。 这些艺术特色的形成,首先源于刘辰翁的个性气质。刘辰翁性“鲤直”,心有所思,率意而道。其次,亦是他文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刘辰翁认为,文学作品是作家的不平之鸣,是其处于不得已情绪状态时情感的自然宣泄。以诗文为词、以词纪史也是刘辰翁文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须溪词的这些特色,归根结底是源于刘辰翁对南宋故国至死不渝的忠爱之忱的。
其他文献
论文对王安忆的小说以人性探索为主线进行整体把握和考察,在把握与考察中注重将人性与时代性、民族性、阶层性联系起来,力争以历史的眼光、注入历史现实的内容,尽量做到深刻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推进了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同时,保障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其中,水利工程的不断完善推动
在朱湘的诗作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声音:对生命的追寻和对死亡的召唤.这一对看上去相互矛盾冲突的心理构成了朱湘诗作中独特的"生死二重奏"现象(也即"生死的二极律动").从理论
像所有的天才一样,夏多布里昂有过激情与爱恨,受到过尊敬与鄙视。在他的主要著作《墓外回忆录》中,自我与时空交织在一起,在四周形成了新的神秘世界。他到达了时代的顶点,在当时人
上海市第三届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竞赛6月26日在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圆满收官.在决赛中,来自松江区的庞贝捷涂料(上海)有限公司参赛队力战群雄,在6支参赛队脱颖而出,获得冠军.rn
期刊
“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鼓励.”当然,对于学生来说也不例外.“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这已经是一个公认的哲理.作为一位老师,一个班主任,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期刊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当代文学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特征.受城市化影响,九十年代小说在多元化表象下中存
本文研究从两方面展开,一为版本,一为思想。 版本部分首先对陆贽所有作品进行综合论述,然后对《陆宣公集》在宋代的流传情况进行考察,分宋以前、北宋、南宋三个时期来分期论述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的提高,人们对智能建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智能建筑已经成为21世纪的新宠,也是未来建筑发展的潮流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