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速的经济增长和持续拉大的收入差距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显著的两个经济现象。中国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引发诸多矛盾,城市的飞速发展与扩张和农民收入的缓慢增长已形成鲜明的对比,成为这些矛盾的集中体现。自1985年起,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由农业转移到工业,通过企业制度改革,企业开始拥有较大的自主权,我国的工业快速发展。由于我国工业大多集中于城市,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城市居民的收入得到提高。而在同一时期,农业制度变迁的作用逐渐减弱,农业的增长速度相对放慢。由于工农业增长速度的差异,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不同,1985—2009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速比城市低4.12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随之逐渐扩大。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的收益更多地流向高收入家庭,特别是城市中的高收入家庭。城市中的资本市场比较发达,高收入者将剩余的资金投向保险、证券、房地产等领域,通过各种投资渠道实现财产的保值增值。财富的积累效应进一步加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使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逐步凸现出来。198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6:1,1991年该收入比为2.40:1,2000年为2.79:1,2009年已达到3.33:1。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尤其是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已经呈现出加速扩大的趋势。收入分配差距的持续拉大会造成社会有效需求的严重不足,最终会成为制约和阻碍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难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导致利益冲突与社会矛盾的不断加剧,已经成为关乎国家和谐和稳定的重要问题。2011年春季,山东济南唐王镇一名菜农的自杀引发了对“菜贱伤农”的讨论,其根本原因仍是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如何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中的热点问题。城乡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已经引起党中央的重视,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了五个统筹原则之一,进一步明确了党和政府对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重视和解决问题的决心。本文根据现有的收入分配理论和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围绕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展开研究,重点对造成我国收入差距的因素进行分析。本文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文章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等。第二部分介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和造成的影响。第三部分对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分配的因素进行描述,本文将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分配的因素分为三类,分别为政策因素(历史原因)、市场失灵和政府失效,并分析各因素对城乡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第四部分对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分配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量化各因素对我国城乡收入分配的影响。第五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从市场和政府两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本文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其中实证分析主要采用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结论表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促使城乡经济不平衡发展,改革引起的结构性效应推动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主要是由初次分配差距造成的,由于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是由计划经济转变而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仍存在缺陷,初次分配表现出即效率不足又有损于公平的现象;理论上再分配应减少收入分配的差距,但我国的再分配呈现逆向调节现象。以往的研究大多数只是强调再分配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忽略了我国由于市场的不健全造成的分配低效和不平等。本文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对我国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分别从市场和政府两个角度提出政策建议。本文的缺点是数据搜集方面的困难使得研究的年份跨度不够大,经济结构变动和统计方法变动对统计结果的准确性会造成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