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存有的“二元机构”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金融改革者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通过理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之间的关系,明确影响信贷供需的因素来提升农户的信贷获得来提升国内消费、拉动内需以促进经济增长尤为重要。本文在对农村金融相关文献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依据金融市场两部门之间关系的理论解释,建立数理模型推导出本文研究假设,基于对西部12省(市、区)2424户的农户进行调研得到的数据,建立四元Pr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西部农村地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信贷供需双方的因素。研究发现:(1)农户家庭对外筹资主要依赖于非正规金融,但剩余资金则流向正规金融部门,信贷供需之间依然存在很大的缺口。(2)在西部农村地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之间存在互补关系。互补关系源于各自的比较优势,促使实现“1+1>2”的非零合博弈结果,这种互补关系在服务对象为经济状况较好的农户时更加显著。互补关系体现在多方面,如市场互补、产品互补、服务群体互补、经营成本互补等。(3)农户的借款主要用于生活性消费,为了农业生产投资而借款的农户占比小。子女教育、盖房、看病、红白喜事等消费性支出是借款的重要安排途径。(4)农户受到金融排斥的影响。对农户信贷供给不足的现象有多重原因,宏观上包括服务群体的弱质性所带来的低盈利性、信息不对称等。微观上,信贷机构会考虑农户家庭经济条件、信用状况等多重因素,如年龄、收入及收入结构、支出结构等。正规金融机构还会考察农户的组织资本;非正规金融还会考察农户的政治资本、社会资本。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本文从农户自身、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三个层面提出了完善提高农户收入,深化金融部门之间的合作、推动信息资源共享,加快农村金融改革、优化农村的正规金融生态环境等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