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实验组的在位内膜组、异位内膜组和对照组中Bag-1、Bim和p21 WAF1/CIP1在增生期和分泌期的水平变化;2.探讨Bag-1在三组中的水平变化;3.探讨Bim在三组中的水平变化;4.探讨p21 WAF1/CIP1在三组中的水平变化;5.探讨Bag-1、Bim和p21 WAF1/CIP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相关性。方法:1研究对象:1.1实验组:选择2006年1月——2006年7月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住院并手术治疗的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0例(术后经病理证实),其中增生期16例;分泌期14例。月经周期的划分根据末次月经及子宫内膜病理结果证实。实验组患者年龄24—45岁,平均38.1岁。其中此组又分两个小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在位内膜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内膜组。2.2对照组:选取因输卵管吻合而行手术的患者共30例,刮取子宫内膜并由病理证实为正常的子宫内膜。其中增生期15例,分泌期15例。对照组年龄23--37岁,平均29.5岁。两组人群均月经周期正常;近半年无阴道不规则出血史;术前6个月均未口服避孕药及安装宫内节育器;术前6个月内未进行相关治疗;患者本身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肾病等内科疾病,无急慢性盆腔炎史及其它病史。2标本采集:实验组行腹腔镜手术时取异位囊肿的囊肿壁,同时刮取子宫内膜;对照组在门诊刮取子宫内膜。标本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4%多聚甲醛固定。3实验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Bag-1、Bim、p21 WAF1/CIP1在实验组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和对照组中的表达进行测定。对所得结果进行SPSS11.5统计学处理。结果:1 Bag-1、Bim主要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腺上皮细胞的胞浆中表达,p21 WAF1/CIP1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腺上皮细胞的胞浆和胞核中都有表达,另外Bim在一些标本的间质中也有表达。2 Bag-1在对照组周期性表达,增生期和分泌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42);Bim在对照组子宫内膜的增生期和分泌期均有表达,分泌期强于增生期,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36)。3 Bag-1在对照组、实验组的在位内膜组和异位内膜组三组中的表达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a.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在位内膜组比X2=4.022 P=0.045;b.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异位内膜组比X2=15.429 P=0.001;c.实验组的在位内膜组与异位内膜组比X2=4.286 P= 0.038。4 Bim在对照组、实验组的在位内膜组中的表达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2= 4.176 P= 0.041;在对照组、实验组的异位内膜组表达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2= 10.549 P= 0.001;在实验组的在位内膜组、异位内膜组比无统计学意义,X2=1.669 P= 0.196。5 p21 WAF1/CIP1在对照组、实验组的在位内膜组中的表达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2= 5.079 P= 0.024;在对照组、实验组的异位内膜组中的表达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2= 8.864 P= 0.003在在位内膜、实验组的在位内膜组、异位内膜组比无统计学意义,X2=0.601 P= 0.438。6在实验组的在位内膜组中,Bag-1、Bim之间有相关性P<0.05 r=0.765;在实验组的异位内膜组中,Bag-1、Bim之间有相关P<0.05 r=0.759;在实验组的在位内膜组中,Bag-1和p21之间有相关性P<0.05 r=0.74, Bim和p21之间有相关性P<0.05 r=0.759 ;在实验组的异位内膜组中,Bag-1和p21之间有相关性P<0.05 r=0.777, Bim和p21之间均有相关性P<0.05 r=0.717。结论:1 Bag-1和p21 WAF1/CIP1主要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腺上皮细胞都有增殖、分化的作用;而对于间质,这种作用似乎不大;Bim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腺上皮细胞都有增殖、分化的作用,而对实验组的间质细胞亦可发挥作用。2在正常的月经增殖周期中,Bag-1强表达,Bim弱表达,抑制子宫内膜凋亡,促进增殖;分泌期Bim强表达,Bag-1弱表达,促进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两者协同作用于正常内膜,共同调控其形态功能变化。3 Bag-1和Bim在正常子宫内膜都有周期性表达,而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在位内膜组和异位内膜中周期性表达消失。4 Bag-1在对照组、实验组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三组中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Bag-1的过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有关;同样,Bim和p21 WAF1/CIP1的低表达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也起一定作用。5 Bag-1、Bim和p21 WAF1/CIP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的发生发展中起两两相互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