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幼儿急疹(Exanthema Subitum,ES)是婴幼儿时期较为常见的急性出疹性疾病,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virus6, HHV-6)感染引起,少数由HHV-7引起。HHV-6属于疱疹病毒β亚科,是一种可侵入神经系统的嗜人T淋巴细胞的双链DNA病毒。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或造成潜在的永久性损伤,与多种儿科疾病的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原发感染主要发生在6~12月的婴儿,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免疫功能逐渐完善,2岁后原发感染较少见。HHV-6的再活化发生在急性感染后,长期潜伏在宿主唾液腺、肝脏、淋巴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各个部位的病毒,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抑制时致病(特别是有免疫缺陷的宿主)。目的本文通过对幼儿急疹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相关辅助检查、治疗手段、治疗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ES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验,提高对ES的认识。对象和方法1.对象:收集2010年1月1日-2013年10月31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幼儿急疹住院患儿资料。2.方法:回顾性分析幼儿急疹患儿相关临床资料。3.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版统计软件及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3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结果1.本组共收集幼儿急疹患儿523例(男315例,女208例),男︰女=1.5︰1,无新生儿期患儿,~6月68例(13.0%),~12月247例(47.2%),~3岁194例(37.1%),3岁以上14例(2.7%)2.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秋季为高发季节,共347例。且有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全年共148例,2012年全年189例,2013年1~10月共186例。3.全部病例均有发热,多表现为骤起高热,热峰在(39.1℃~41℃)354/513例(69%),平均(39.46±0.63)℃。513/523例体温介于37.5℃~42.0℃之间,10/523例无体温记录。热程小于3天42例(占8.2%),3~5天421例(占82.1%)。热程大于5天50例(占9.7%)。4.518例均有皮疹出现,热退疹出463例,热退后24小时内出疹410例(89.38%)。在疹出热退55例中,81.8%患儿体温在48小时内降至正常。5.523例患儿中,有热性惊厥82例,伴有咳嗽、流涕、鼻阻等呼吸系统症状501例,粒细胞减少症87例,血小板减少19例,心肌酶谱异常159例,转氨酶增高287例。6.皮疹为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分布以躯干、面颈部多见,四肢较少。出疹部位与热峰、发病年龄无关(P>0.05)。285/372例皮疹在2~3d消退(76.61%),疹退后无色素沉着、无脱屑。7.咽部充血509例(97.32%),伴扁桃体肿大338例(64.62%),淋巴结肿大78例(14.91%),多见于颈部、耳后、枕部淋巴结。8.血常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升高86例,主要合并肺炎、支气管炎、感染性腹泻。白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442例,占67.28%。中性粒细胞计数(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小于1.5×109/L有87例,占16.63%,平均值(0.745±0.325)×109/L,比较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入院时与治疗后复查的血常规提示ANC增高,差异显著(P<0.05)。血小板(Platelet,PLT)减少19/515例,占4.85%。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正常494例,8mg/L<CRP <20mg/L18例。9.合并各种病原体感染。主要有巨细胞病毒30/493例,肺炎链球菌24/493例,柯萨奇病毒19/493例。10.胸部平片:正常29/70例,肺炎19/70例,双肺纹理增多18/70例。脑电图:正常脑电图61/102例,界限性脑电图25/102例,异常脑电图16/102例。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23/28例正常,1/28例左侧脑室较右侧稍大,2/28例额颞部脑间隙增宽,1/28例左颞枕叶脑实质密度稍低,1/28例双侧脑室后部脑白质髓鞘化较前发育。结论本组幼儿急疹主要发生于6~12月的婴儿,主要表现为高热,持续3~5天,皮疹呈红色斑丘疹,散在分布于躯干、颈部、上肢,疹间皮肤正常。患儿精神、食欲等一般情况好。病前可有鼻阻、流涕、咽部充血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临床表现可伴有惊厥、腹泻、良性颅内压增高等表现,注意鉴别诊断。若确诊为ES患儿ANC降低,可适当加用升白细胞药物,密切观察,ANC可在短期内恢复。若有转氨酶升高及心肌标志物异常,治疗上注意予以保肝、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