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作为一种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一般的大众旅游也会带来以下问题:第一,大众旅游给自然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第二,大众旅游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第三,大众旅游忽视了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利益、对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生态旅游是在大众旅游的弊端充分暴露出来后,出现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生态旅游是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能够充分利用旅游目的地的生态资源服务外地游客的同时也能发展当地经济并使经济发展成果普遍惠及当地居民的旅游活动。本文就以秦岭北麓的西安市长安区南部山区为例,探讨发展生态旅游如何能够兼容保护环境与增加当地农民收入的问题。秦岭在陕西全境长约四百到五百公里,宽为大约一百到一百五十公里,涉及人口五百多万。这一地区生态环境优美,秦岭有中国之肺的美称,但山大沟深、当地山民生活贫困。生态旅游的发展和实践为实现本地区的环境保护和当地居民增收的协同发展提供了解决方式。生态旅游对于秦岭地区有着巨大的价值和意义。但是秦岭地区涉及范围过于庞大,所以本文选取秦岭北麓的西安市长安区南部山区为研究对象,研究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都要兼顾的前提下,生态旅游怎样发展?也就是研究环境保护、农民增收与生态旅游的相关性,期望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供该地区及相似地区参考。全文除导论外,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二章)是相关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生态环境承载力理论、劳动地域分工理论。生态环境承载力理论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劳动地域分工理论探讨了劳动的地域分工为秦岭北麓与西安市区的合作提供了理论指导。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是秦岭北麓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农民增收与生态旅游两大关系的实证分析。首先利用长安区的数据分析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的关系、农民增收与生态旅游的关系。然后利用秦岭北麓的上王村、抱龙峪村和台沟口村三个村庄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是:环境污染中的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对生态旅游有着最大的负面影响,一单位的固体废弃物增加可以减少十单位的旅游人次;农民增收方面的耕地面积和植树造林面积对生态旅游有着负面影响。最后对结论中发现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三大部分(即第四章)是对策建议部分。根据实证结论,这一部分首先给出了促进秦岭北麓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进一步良性互动的政策建议,主要是:第一,秦岭北麓生态旅游的开发需要基层地方政府特别是村政府的有效协调和管理;第二,大力发展环保科技;第三,生态旅游的开发要基于对当地文化敏感性的尊重。本文接着给出促进秦岭北麓农民增收与生态旅游进一步良性互动的政策建议,主要是:第一,为旅游者提供全面的服务;第二,培训当地的居民;第三,尊重当地农民的主体地位第四大部分(即第五章)是全文总结和研究展望。首先对全文各章内容进行整体归纳总结;然后给出文章的不足及后期的改进之处。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从理论上利用环境承载力理论分析了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的关系,利用劳动地域分工理论研究了农民增收与生态旅游的关系;第二,在研究了整个长安区的数据的基础上,选取三个有代表性的村庄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