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一大鼠肾脏单次热缺血安全时限的研究目的:建立SD大鼠肾脏单次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确定大鼠单次热缺血的安全时限。方法:36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实验组(热缺血组)30只,按照肾脏热缺血时间不同分为5个亚组(热缺血15min,30min,45min,60min, 75min),每组6只。对照组大鼠仅切除右肾暴露左侧肾蒂,实验组大鼠切除右肾,按照不同时间阻断左侧肾蒂血供。测定恢复血供后24小时的血肌酐、血清尿素氮值,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形态改变,综合评估各组肾功能损伤情况。结果:热缺血3Om in、15min组大鼠血清肌酐值、血清尿素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热缺血45min、60min、75mi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大鼠均出现明显的肾功能损伤,肌酐、尿素氮值持续上升。单次热缺血45min、60min、75min组大鼠肾脏病理改变明显,肾小管上皮空泡变性,管型。单次热缺血30min、15min组仅表现为轻度肾小管和间质肿胀。结论:1.大鼠肾脏单次热缺血的安全时限为30min。2.大鼠肾脏单次热缺血45mmin,肾功能和组织出现损伤。3.大鼠肾脏单次热缺血时间超过45mmin后,肾功能损伤和组织损伤随时间延长而加重。实验二大鼠肾脏二次热缺血安全时限的研究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肾脏二次热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大鼠肾脏二次缺血再灌注的安全时限。方法:取SD大鼠6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8只,实验组56只。实验组大鼠均给予切除右肾,单次左侧肾蒂热缺血30分钟。再根据第二次热缺血时间长短分为7个亚组(热缺血时间0min、5min、10min、15min、20min、25min、30min),每组8只。两次热缺血时间间隔控制在10min。所有大鼠在肾脏持续灌注24h后处死,取静脉血检查肌酐、尿素氮,切下左侧肾脏行HE染色、免疫组化以及SOD、MDA测定。结果:对照组大鼠血清肌酐值、尿素氮值与单次热缺血30min、2次热缺血5min、10min、15mi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2次热缺血20min组的比较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所有实验组评分都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评分分值随着热缺血总时间延长而升高。对照组SOD活力值与其余各组相比,与2次热缺血20min、25rmin、30min组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SOD活力下降,而与其余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缺血30min组MDA值均比对照组、2次缺血5min组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DA值与2次缺血5min、10min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次缺血15min组MDA值与对照组、单次缺血30min组、2次缺血5min、10min组的MDA值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均高于与之比较的其他组的。比较对照组和其余各组Bcl-2/Bax的比值,除与2次热缺血20min后的3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外(P<0.05)且比值下降,与其他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大鼠肾脏单次热缺血30min后,再次热缺血的安全时限为15min。2.二次热缺血超过20min,大鼠肾组织和功能出现明显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