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中西部由于区位、资源、政策支持力度等多方面因素不同,导致地区间经济金融发展差异较大。而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情况开始转变,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持续领先东部,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契机下,更需要根据东中西部不同地区的具体实际,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地区差异能够让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各地区的经济金融政策,以求在保证整体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不断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交待文章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二部分对国内外学术界已形成的经济增长理论和金融发展理论进行了回顾,并探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机制;第三部分描述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东中西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为后文进一步实验研究做铺垫。第四部分是用数理和计量知识对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在实证部分,本文运用我国31个省市区2007-2013年年度面板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豪斯曼检验建立变系数固定效应分析模型,研究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东中西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区域差异。主要结论有:第一,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地区金融发展依然促进着经济增长。我国东中西部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都起到了正的促进作用。但中部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系数最大,东部和西部则相对较小。第二,各省市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系数均为正,也表明即使对于各省市区来说,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也都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同样的,中部省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系数普遍大于东西部省份。第三,我国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同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系数差异也较大,这些差异不仅表现在不同地区之间,还表现在同地区的不同省份之间。第四,代表金融发展水平的金融相关率处于1.5-3.0之间可能能够更好地满足现阶段经济增长的需要。金融相关率并非越高越好,过高的金融相关率可能会降低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对于如何缩小区域差距,保证经济金融协调发展,本文从六个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