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医学科学,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历经数千年而不衰,至今仍保持强大生命力,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是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医学遗产所依据的基础。医家学术思想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能在很大程度上扩展我们的视野,开拓我们的思路,增加我们的治疗手段,无论对临床诊疗或理论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迪作用。宋代伤寒名家许叔微,一生倾心研究伤寒,精益求精,“古来伤寒之圣,唯张仲景,其能推尊仲景而发明者,唯许叔微为最。”许氏笃志经史,潜心岐黄,学仲景之巧,立足临床,濯古来新,而成大家之范,于后世影响极大。本课题主要从许叔微之生平著述、治学精神、理论建树、临证、用药制方经验、以及对后世影响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旨在明确其学术思想,分析特色。许叔微穷毕生精力致力于仲景学说研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一直以仲景学说为指导,谨尊经旨,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师古不泥古,求真务实,博采众方,创制新方。其以症类证研究伤寒,赋以歌诀,辅以注解。对伤寒的辨证纲领,以三阴三阳为总纲,论脉以仲景脉法为本。其承袭王叔和与孙思邈,提出了“三纲鼎立”说,独出机杼,继往开来。注重脾胃,也重视肾及肾中真火的重要性,提出了因虚受邪、留而成实,抑阳助阴、虚劳分治及治劳当补其子等理论建树。其于伤寒证治,尊仲景之法,践行伤寒之方,阐奥发微,或补仲景未备之方,发未言之言。许氏对杂症的论治,集中反映于《普济本事方》中,书中先列方剂,后叙医案,或引他人论述,或有独到阐微。如其论中风独辟蹊径,将中风分为三类:风中脉、风中腑、风中脏,对于后遗症,论之甚祥。“肝厥则头晕,肾厥则巅痛。”对于头晕,应当分治,提出肝厥头晕、风眩头晕、气虚头晕、风痰头晕及头风病。观其用药制方,杂病顽症,善用虫蚁搜剔通络,辨治危重急病,善用金石生猛毒药,除善于保存前人经验外,其善用古方、经方灵活化裁,又长于创制新方,以广临床应用。许叔微是伤寒发展史上有着卓越贡献的医家,在《伤寒论》研究方面,善采诸家之精要,理论联系实际,勇行实践,彰明仲景心法,加以发展和创新,促进了伤寒学的不断发展。晚年所撰《普济本事方》,书中对杂病治疗的经验总结,对金元四大家及叶天士无不有着深刻的影响。对脾肾理论的阐发和实践,以及对药物和方剂的研究等卓越的成就,促进了补肾学派的兴起和方剂学的发展。中医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只有认真分析、思考,在实践中验证,才能更好的了解及掌握许叔微的学术思想及其精髓,以至更好地适用临床,在继承的基础上,推动祖国医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