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心理学界对情绪的定义莫衷一是,但是心理学者们却一致认为情绪体验是情绪的重要成分。而在情绪体验领域,针对情绪体验的结构,一直都存在着两种观点:具体情绪理论和情绪维度理论,这两种理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互不相容、截然对立的。尔后巴雷特提出具体情绪理论与情绪维度理论对于情绪体验来说并不是必然互斥的描述,罗跃嘉等人在制备中国情绪图片库(CAPS)的过程中也发现,以维度评定的图片可以聚类成几类具体的情绪,暗示二者存在着可比较的可能性。实际上,秉持情绪维度理论的学者都认为具体情绪共同享用着一些更为基本的成分,后罗素用“核心情感”来命名这类成分。黄玲玲后来通过实证的方式证明了核心情感的存在,并通过反应时证明核心情感发生在具体情绪之前。这些都暗示核心情感是连接具体情绪理论和情绪维度理论的桥梁。根据罗素和巴雷特提出的核心情感模型,个体对核心情感进行类别化,构成了一个具体情绪的开端。目的:尽管核心情感的存在已经得到了实证研究的证实,然而从核心情感到具体情绪究竟要经历怎样的过程,仍然不得而知。因此本实验利用具有高时间分辨率的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来研究这一过程。实验一通过比较不同情绪刺激(愉快、悲伤、惊奇、恐惧)的核心情感与具体情绪的波形差异,来证明从核心情感到具体情绪要经过分类的过程,主要表现在LPP上。实验二通过比较不同积极情绪(愉快、惊奇),不同消极情绪(悲伤、恐惧)的ERP波形差异,证明其加工过程存在重叠之处,从侧面证明从核心情感到具体情绪的过程。过程和方法:本研究采用图片感知范式,采用了四类情绪刺激,分别是愉快、悲伤、‘惊奇、恐惧,图片来自中国情绪图片库,后经过重新评定。结果:不同情绪刺激引发的核心情感状态与具体情绪的ERP波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主要表现在LPP上。并且愉快、惊奇的核心情感状态与具体情绪的ERP波形差异不如悲伤、恐惧显著。在针对不同积极情绪(愉快、惊奇)和不同消极情绪(悲伤、恐惧)的比较中发现,不同积极情绪和不同消极情绪在200-400ms的时间窗口内,刺激类型主效应不显著,而在前后位置主效应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很有可能是因为不同积极情绪(或消极情绪)加工过程存在着重叠之处,而这个重叠之处是个体此时正在进行核心情感的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