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正在迅速扩大,不同区域的金融资源丰裕程度也不尽相同,区域间金融发展呈现非均衡状态。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其金融发展程度在国内领先于中西部地区的,但近年来其经济发展速度已明显落后于中西部地区。虽然从国际视角而言,比较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减缓是应有之义,但站在国家的角度可以发现欧美等发达国家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并不是非常显著。从传统研究来说,经济发展速度变慢主要是由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经济发展规律论认为经济发展符合其发展规律并已经达到一定阶段,即经济发展已达到一个瓶颈,需要寻求新的突破;第二,产业结构论认为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即产业结构跟不上经济发展;第三,人口红利论认为人口红利的消失会降低经济发展速度。而本文试图建立一套长三角地区金融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从金融竞争力角度考察东部经济发展速度落后于中西部的原因。东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长三角地区,本文以长三角地区25个地级以及地级以上城市为样本,参照IMD及相关研究关于金融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结合长三角地区实际情况建立了长三角地区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以及梯次分析等计量方法,考察了2010年长三角不同城市在金融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划分了该地区不同城市的金融竞争力等级,分析了金融中心城市与次级金融中心城市以及整个长三角地区的金融辐射体系和金融资源流向,然后通过计量分析结果建立金融竞争力与经济发展速度的简单二元回归模型,试图从中寻求两者关系,最后结合实证结果与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提出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的相关建议。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界定了城市金融竞争力内涵,对竞争力理论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重点罗列和阐述了国内外对城市金融竞争力的相关研究。通过分析已有研究,基本确立了本文所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所使用的模型——主要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指标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以及计算指标所需要查找的数据类型。其次,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已有研究,本文将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金融体系竞争力与金融生态环境竞争力两大类,其中金融生态环境竞争力又细分为综合经济竞争力、对外开放竞争力、科教人才竞争力与基础设施竞争力四个方面,主要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各个分力进行计量分析,并以金融竞争力得分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划分城市级别,再以定性的方式进行各梯度城市的梯次分析,并尝试性的使用GDP增长率和所计算出的金融竞争力排名做了一个简单的回归,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定的参考建议。再次,通过实证分析可得出各城市的综合得分与排名情况,依照该情况,本文将这25城市划分为五个等级,上海单独为一个等级,苏州、南京、杭州为一个等级,宁波、无锡为一个等级,常州、南通、绍兴、温州、徐州、嘉兴、金华、台州、泰州、扬州、镇江为一个等级,其它城市为一个等级。从省一级的层面上看,江苏省13个城市有5个排在前十位,6个城市排在中间,2个城市排名后五位,这说明其城市金融竞争力较强,但内部差距较大;浙江11个城市有4个排在前十位,有4个城市排在中间,有3个城市排在后五位,说明其城市金融竞争力相对较弱,但内部差距不大。此外通过因子分析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一个城市金融竞争力强弱的原因,比如杭州就是因为对外开放竞争力水平相对其他方面较低导致其排名只能为第四位。而通过聚类分析法得出的基本结论与因子分析法是基本一致的。然后使用梯次分析法可得,上海是整个长三角地区的金融中心,苏州、杭州分别是江苏省和浙江省的金融中心,是长三角金融竞争力比较强的次级金融中心,而南京可作为江苏的次级金融中心,宁波可作为浙江的次级金融中心。整个长三角地区可形成一个完整、发达的金融辐射体系,金融资源首先由金融竞争力最强的上海流向金融竞争力相对较强的苏州、杭州,而然后再由苏州、杭州流向南京、宁波,之后再通过以这四大城市为中心的金融辐射网络向下一级配置再向周边扩散,形成一个“点——轴——面”的发展模式,以期形成一个类似于纽约城市群、东京城市群那样的都市群。然后,结合金融竞争力计量分析结果建立金融竞争力与经济发展速度的简单二元回归模型,金融竞争力水平越高的城市,其经济发展速度越缓慢,即经济发展跟不上金融发展,金融发展脱离了经济发展,两者正在背离,形成一种不对称的局面。说明银行贷款、政府投资集中的经济发达地区存在金融泡沫。最后,针对分析结论,结合影响城市金融竞争力的因素,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提出提升金融竞争力的意见,希望能够促进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