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方发达国家有关估值的理论是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而兴起的,在理论上相对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实践。而我国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研究薄弱,与国际上存在着很大差距,价值评估方法的运用也存在很多问题。面对我国资本市场的现实状况,建立在西方发达资本市场上的估值理论是否适用于我国?究竟哪一种估价模型能更好地预测企业的真实价值?本论文采用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对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企业价值评估模型的文献进行综述;随后建立了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理论框架,并对几个经典的估值方法进行了理论阐述和比较研究。研究认为资产价值法往往导致评估价值与企业市场价值出现很大偏差;我国资本市场的低效率发展决定了相对价值法在我国目前尚不具备普遍适用的条件;现金流贴现法虽然理论上很完善,但在实际运用中仍然存在很多障碍。因此本文提倡使用超常收益模型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然而由于离散时间会计变量固有的缺陷,离散的超常收益模型仍然无法对企业价值作更好地估计。本文引入袁明哲提出的连续时间超常收益模型,认为该模型能更好地评价企业的价值;最后,运用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料,对股利贴现模型、自由现金流模型、离散超常收益模型以及连续超常收益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一方面是为了从理论上进一步完善估值模型,另一方面是比较各模型在我国资本市场估价效果的优劣,以寻找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价值评估工具。实证检验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根据股利贴现模型、股权自由现金流模型和超常收益模型分别建立与股价的回归模型,通过比较调整的R~2来判断模型的优劣;第二阶段,在线性条件下将连续时间超常收益模型简化为一个简单实用的线性形式,通过比较它与Ohlson模型(离散时间超常收益模型的线性形式)的投资效果来判定模型的优劣。实证结果证明,国外广泛应用的股利贴现模型和自由现金流模型目前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不适用;超常收益模型对股价的解释力优于股利贴现模型和自由现金流模型,其调整的R~2在1998年至2000年分别比股利贴现模型高出22%、10%和5%,比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模型高出27%、14%和5%;以线性连续时间超常收益模型估价为基础的投资策略可以获得远高Ohlson模型的投资效果。从各年度的平均值来看,线性连续时间模型的对冲组合回报率比Ohlson模型高出14个百分点,超额组合回报率高出8个百分点,效果十分显著。